料他竟然是領軍打仗的絕世奇才,短短一年時間,在河南力挽狂瀾,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排軍佈陣之能竟絲毫不亞於郭子儀這些當世名將,讓貧道刮目相看。”
司馬承禎探手拍了拍阿泰的肩膀:“喝酒!孔晟這酒,當真是瓊漿玉露,有些讓貧道樂不思蜀了。”
阿泰嘟囔道:“這官有什麼好當的?爭來鬥去,將來都沒有好下場。阿泰看孔師弟也不是貪戀富貴之人,不如讓他隨我們進山修煉,清風明月,豈不快哉?”
司馬承禎輕笑一聲:“阿泰,孔晟終歸不是我道中人,他是註定要封侯拜相之人,好了,喝你的酒,莫要管這些閒事,因此亂了心境,得不償失!”
司馬承禎當頭斷喝,阿泰心頭凜然,默默垂下頭去。
在進皇城之前,李輔國的馬車路經一座寬大幽深的府邸,看那規模規制,顯然就是達官顯貴之家。只是這座府邸門庭緊閉,闔府居喪,門口懸掛著白綾,內府又隱隱傳出哀聲一片。
孔晟微微一動:“這是何人府邸?為何居喪?”
李輔國不以為意的笑了笑:“這是虢國公、北庭節度使李嗣業的府上,李嗣業兵敗而死,屍身還在運回長安的路上,家眷治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孔晟哦了一聲,“李嗣業位居國公高位,又是當世名將,李府治喪,為何不見人來弔唁?”
李輔國嘴角一抽,心道你是裝糊塗還是明知故問?
“長安候,相州兵敗,李嗣業雖然戰死殉國,但朝廷對此尚無定論,自然無人敢來弔唁。這李嗣業活著時門庭若市,死了後卻是如此冷清,足見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不足為外人道啊。”李輔國微微有些感慨。
孔晟默然片刻,突然揚聲道:“停車,本候要過府拜祭李大將軍!”
李輔國吃了一驚,皺眉道:“長安候,沒有陛下的詔命,你擅自拜祭李嗣業,未免有些不妥。若是朝廷將他視為有罪之臣,奪去爵祿,你豈不是又要因此惹上一身麻煩?”
“李大總管,李嗣業忠誠為國,一生戎馬,如今死都死了,禍不及死者,還能怎樣?孔晟的麻煩已經夠多了,也不差這一節。況且,孔晟久仰李嗣業大名,既然遇上李府治喪,就不能錯過。大總管,你先入宮回覆陛下,孔某祭拜完李大將軍,隨後就來!”說話間,孔晟就跳下馬車來。
李輔國無法阻攔,只得皺著眉頭眼看他上前去叩門,稍稍遲疑,還是吩咐隨從立即啟程進宮,不在李嗣業府門前過多停留,免得惹禍上身。
至於孔晟,李輔國覺得自己該說的都說了,他執意不聽,那是孔晟自己的事情,他又何必多管閒事?
若沒有兵敗身死這茬,李嗣業絕對是長安城中為數不多的功臣權貴之一。但誰知道天降橫禍,相州兵敗如山倒,李嗣業本人也死於戰爭之中,噩耗傳至李府,闔府上下悲痛欲絕。
只是治喪之時,滿城文武大臣沒有一個登門弔唁,包括李嗣業昔日的下屬乃至至交好友。面對可能降臨的天子之怒,面對李嗣業身死後虢國公府失勢的現實,原本的門庭若市瞬間變成了無人問津。
李嗣業的妻兒老小大為悲傷憤怒,卻也無可奈何。
其實不光是李嗣業的境遇,這事兒若是攤到其他權貴身上,也是一樣。兵敗之將,縱然戰死沙場也並不光彩。若是皇帝不肯承認他的功績,事後非但不予追封,還要追究責任,莫非喪禮無人弔唁,就是李嗣業的後人也要備受牽連。
且不說孔晟進李嗣業府上吊唁拜祭,趙王李系大張旗鼓去了大理寺,卻聽說孔晟已經回府,微微有些失望。李系本想去長安侯府見孔晟,突然聽說楚王李俶糾集了滿朝文武,進宮去面聖,要聯名上書,彈劾郭子儀李光弼等將領的敗兵之責,心頭大震。
略一沉吟,李系就命令護衛隨從立即調轉方向,從大理寺衙門改道直奔皇城。他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這種節骨眼上,孔晟一定會被皇帝召到宮裡去。
而李系也實在不敢想象,一旦讓李俶得逞,相州兵敗的責任就會落在郭子儀這些人頭上,而一旦郭子儀李光弼因此受到懲處,這大唐天下兵馬的大權就徹底和完完整整地落入了楚王的掌控,再沒有人對他構成制衡。
而假以時日,李俶在軍中安插上自己的人手,不要說李系這種普通皇子,就是皇帝本人,也不得不對楚王保持著相應的忌憚。(未完待續。)
第三百七十四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4)
第三百七十四章誰是最後的贏家(4)
李嗣業的長子李佐國披麻戴孝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