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寰臉色也憋的通紅,道:“紀公子,你這是狡辯之言,先不論去年豫中大旱是否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單就說大旱乃是天災並非**,百姓豈能因此而怪責於朝廷,因此去數典忘宗?就連天子也是一心要解百姓之困。”
紀寧驚訝道:“百姓遇到旱情,想得到朝廷的救助,有何不對?”
“百姓遭災,憑何讓朝廷去賑濟?你能因此而對朝廷心懷怨恨?”何寰似乎抓住了救命稻草,儘管他自己也感覺氣勢上無法再跟紀寧相及。
所有人都看著紀寧,從何寰的話來分析,其實也還是可以理解的。在他們想來,百姓是遭了災,朝廷救災那是朝廷的恩典,不救災你百姓也不該心懷怨懟,因為朝廷也沒義務非要救你。如果百姓因此而作出“水則覆舟”的事情,那還是百姓的錯。
紀寧輕嘆道:“我本以為何公子是有家國抱負之人,卻未想到,在治國之上,何公子的理論會是如此偏頗。作為辯論的兩方,本也不該作出如此非理性之言何公子可有想過,朝廷每年徵收的賦稅有多少?百姓每年所繳納的課稅有多少?苛捐雜稅又有多少?”
“這?”何寰又被問了個啞口無言。
“永寧不必再說下去了,還是由本世子來說吧。”趙元啟接過了話茬,因為他感覺到紀寧再說下去,就要得罪人了,所以他寧可自己來做這個壞人,因為他是崇王世子的身份,是統治者,他說出的話是有足夠分量的。
紀寧作出請的手勢道:“世子請。”
“嗯。”趙元啟點頭道,“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其實永寧的這番話,既是說給萬民聽的,也是說給治國之人聽的,是對君王和朝臣的一種勸諫,讓他們一心為民,而非鼓動百姓作出叛亂之事。如果一個治國之人,連民能載舟,也能覆舟的道理都不懂,他又如何能安然治理好這個國家?永寧提到的豫中大旱,本世子聽聞的訊息,或許比諸位都要多一些,豫中大旱的確是餓死了不少百姓,除了天災之外,也有**的原因,地方官府中有貪官汙吏斂財,將朝廷賑災的糧食剋扣,中飽私囊,地方百姓也有叛亂之事發生,其實我們不該怨責地方叛軍的無義之舉,而是應該反思治國上的不足,若朝廷能早一步賑災,地方又無貪官汙吏的話,何至於讓百姓走投無路要與朝廷為敵?”
唐解點頭道:“世子殿下所說在理。”
“所以本世子非常欣賞永寧的說法,他說的這些,其實是在替君分憂,若永寧將來可為朝臣,必當是能勸諫君王,治理好天下的濟世良材,本世子也受教了!”說完,趙元啟又是對紀寧深深地作揖,紀寧也趕緊還禮。
何寰立在旁邊好像跳樑小醜一樣,連句話都說不出來。
如果他不是站在紀寧對立面上,他也會非常贊同紀寧的這個觀點,但從開始他出來質疑紀寧去問柳如是和小娟關於治國的理論,就註定了後面要出來跟紀寧唱對臺戲,結果他還是被無情地當了綠葉,相比較之下,紀寧更顯得熠熠生輝。
“來,為永寧的這篇文章,諸位敬他三杯如何?”趙元啟斟酒一杯,舉杯笑道。
唐解等人本來都很推崇紀寧的學問,此時不由跟著一起舉杯來經紀寧的酒,盛意拳拳,紀寧不得已又要多喝兩杯。
酒水下肚,紀寧感覺頭也開始有些暈沉,或許還是因為剛從鄉試考舍中出來,休息不足的緣故。
趙元啟是個很有風度的世子,他看出自己對紀寧的推崇,容易讓紀寧被人攻訐,所以他乾脆不再去問紀寧一些學問和治國上的事。
只是紀寧這一篇“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文章,就讓他受益匪淺,在看到紀寧如此精妙的文章和議論之後,別人的文章和理論他也就看不進去,所以乾脆就只談風月。
柳如是撫琴一曲,隔著紗簾遠遠敬酒,她面如桃花,飲過幾杯後,她臉上的桃花之色顯得更加豔麗。
“世子,時候不早了,您是否該回去?”崇王府的侍從見趙元啟有點貪杯的意思,趕緊上前提醒。
趙元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又在紀寧這裡收穫了學問,心潮澎湃之下便想多喝幾杯,但他也是有極好剋制力的,聽到侍從的意見,他站起身道:“諸位,本世子出來也已有兩個時辰,如今也到了二更時分,也該折返回去。”
“恭送世子殿下。”眾人起身行禮告辭。
“不必不必,你們坐下繼續喝酒便是,不能被我掃了雅興。”趙元啟笑著,目光落在紀寧身上,“舍妹的生日便在本月廿三,屆時本世子會讓人送請帖去諸位府上,可一定要蒞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