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而且包括自己的孑孫後代,也都禁止啟用太監。
商毅對太監本身並沒有什麼偏視,而且明朝的太監,也不全是壞人,其中也有相當一部份太監幹出了不錯的成績,如世界公認的航海家鄭和。但太監製度絕對是一項落後、愚昧而殘忍的制度,說明了就是中國的皇帝怕自己帶綠帽子,而透過殘害他人身體的方式,來達到對後宮的有效控制,但在商毅看來,如果沒有做種馬的本錢,就別找那麼多女人。
因此對王徳化和韓贊周經心編寫的太監製度,商毅根本就沒有看,直接撕了,同時又招集內閣的成員,正式告訴他們從此以後,徹底取消太監製,現有的太監還留在皇宮服務,一直到他們終老為止,但絕不許再招募或是引入新的太監,等這一批太監都老死之後,太監製度也就徹底終結了。
以後皇宮裡的管理和工作,將成立內務府來付責,全部使正常人,並屬於正常的官員編制,當然內務府的俱體制度還要慢慢制定,現在先把原來王府的人員全部都帶進皇宮裡,依舊各付其責,只是都進升了一級。
雖然商毅平時的生活並不算奢華;但畢竟身份地位都不同;而且也是家大業大;王府裡面的人員總計也超過了三百口;僅管理人員就有大總管、總管、管事、執事、掌事等五級,共計有五十多名,另外每個妻妾的身邊也都有十幾名家人伺奉,男男女女,年長年幼都有。這還只是算王府的從人,不算衛兵。當然以商毅的身份地位來說,也己算是最低的標準了。
因此把王府的人員都帶進皇宮裡,一來是可以充實皇宮裡的人貞,二來都是熟人,使喚起來也方使順手,由其是眾妻妾身邊的伺奉家人,大都是跟了她們好幾年的人,也都互相習慣了。
當然就算是把王府的人員都帶進皇宮裡,但相對於皇宮來說,依舊還是地廣人稀,空著的位置還是大片大片,而商毅則下令,將空餘的宮殿、位置都暫時封閉起來,等以後宮裡的人員増加,再逐步開放。而皇宮裡的守衛,則是和王府一樣,從中華軍中抽調家庭出家好,政治合格,根紅苗衛計程車兵,組成待衛軍團,來保衛皇宮的安全。
不過在聽完了商毅的決定之後,幾名內閣成員卻都十分震驚,因為這確實是誰也沒有想到。
雖然說商毅稱王之後,並沒有任用太監,但那時商毅畢競還沒有正式稱帝,大家都認為這不過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商毅做出的一種姿態,表示自己並沒稱帝的野心,或是不會重用太監,或是依然保持貼近官員臣民的態度,總之絕沒有人會猜得到,在商毅稱帝之後,真得會把太監製度徹底廢除掉。不過在震驚之後,人人也都對商毅感覺到由衷的敬服,畢競這是徹底斷絕太監干政的最好辦法,同時有人還認為,僅此一條,商毅就足以超過歷代以來,所有的聖賢帝王。
當然現在只是和幾名內閣成員通個氣,正式向天下公佈,徹底廢除太監製度,還是要等到商毅稱帝之後,才能以國家的正式檔案形式公佈。
除了太監製度之外,在稱帝之前,要解決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國號和年號。
其實對於國號,有不少官員提出一些建議,有人就建議以“夏”為國號,雖然這是一個以前曾經使用過的國號,但這並算什麼,以前的晉朝、後周、宋朝都是以前用過了國號,而因為“華夏”是中國的古稱,而且夏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有明文記載的第一個朝代,因此用“夏”做新朝的國號,也很合適。
當然大多數人都還是傾向於使用一個新的國號,建議的字有“瑞”“安”“華”等等,還有“泰”“德”,甚致有人提議,既然中國是天朝上國,那麼不如就用“天”為國號,皇帝可以稱為天皇,硬是看得商毅一臉的黑線,致於年號就更多了,甚至連“康熙”“乾隆”什麼的,居然都出來了,也把商毅嚇出一身冷汗,難到這些官員裡面有穿越的同行嗎?
不過隨商毅時間較長的官員都清楚,商毅很喜歡“中華”這兩個字,在所有的正式檔案裡面,幾乎都是用“中華”這個詞代指中國,連軍隊的名稱也使用這個詞,雖然說這是商毅有意淡化明朝的概念,但也說明商毅對這個詞的偏愛,因為有漢語的詞彙裡,可以找指中國的詞語還有許多。因此新朝的囯號很可能就是“中華”這兩個字。
雖然按傳統的觀念,國號都是一個字的,因為中國的傳統,尊稱用字越少越好,一字王爵就要比二字王爵高貴。當然在死了以後,用字越多越好。但大臣們都清楚商毅的性格,絕不是一個喜歡尊循傳統的人,而且己經做過了不少有違傳統的事情,比如剛剛取消的太監製度,還有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