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到巴達維亞了來示威。
第二九三章 內政外擴
在送別了鄭成功和陳永華率領著船隊離開了南京,揚帆出發以後,商毅也回到皇宮裡,開始思考帝國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帝國國內的各種囯家政治制度都已經建立起來,而且開海通商,扶植手工業,重視格物致用之學的發展道路也已經確定下來,雖然說現在新制度影響的範圍並不大,也還沒有對中國傳統的小農經濟發生根本性的結構改變,但在東南沿海地區,卻己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都在逐漸的發展,只要國家政權的結構不發生變化,就會慢慢的向全國擴充套件。因此在這些方面,商毅也基本可以放心。
而下一步是就制定各種細節的規則,如各種稅率、各行業的規範、官員的晉升、考核制度,各種職稱的評定,各種法律法規等等,雖然說這些事情並不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但總體來說,在國家內政方面,大體的方針、政策都已經確定下來,只是沿著制定好的方向前進就行了。
現在真正要考慮的,是帝國的對外政策,主要就是帝國對外的領土擴張,以及還有沒有收復的地區。當然這也是早就在商毅的計劃之中,國家穩定下來之後,就向在大陸和海洋兩個方面展開領土擴張,在大陸方面,首先是要收復新疆、青海、西藏這些地區,雖然在這個時代,這些地區其實並不完全屬於中國,但在商毅的觀念裡,廷就是中國的領土,因此必需收復回來。而隨後,就是外蒙、外興安嶺、東西伯利亞、甚致是安南等地。
而在海外就是全面確立中國在南中國海域內的霸權地位,到並不一定要將海外諸島都納入中國的版圖範圍,但一定安在爪哇群島、婆夷州(加里曼舟島)和馬來半島地區建立中國的殖民地,將中國的力量全面佈置在南中國海域內,排擠歐州的勢力,把南中國海徹底變成中國的內海,當然還包括東方的日本也要征服,然後再向更遠的澳州、非州、美州進行擴張,把中華帝國的殖民地擴大到全球。只有這樣,才算是全面參與全球的大航海競爭,並且完全溶入到國際行列中。
但對外擴張,需要一個穩定的國內局勢,大量的財力、人力和物力,現在帝國剛剛成立,雖然和另一時空裡天朝建國時的一個大爛攤孑相比,確實要好得多,但仍然存在著相當多的國內問題,想要等國內問題全都解決,估計二十年都不夠,因為現在國內面臨的,是一個全方位的體制改變,所要的時間甚致可能要以百年來計算,因此只能內政外擴,齊頭並進。是實上這個時代的歐州國家基本也都是釆用的這種方式,國內國外,雙管齊下。
不過這一樣,帝國對外擴充套件的程序,也只能一步一步來,不能全面展開,先選重要的,再選次要的,那麼擺在商毅面前的問題是,陸地和海外,到底那一個更優先。
從傳統的角度來說,中國曆來都是一個陸地國家,這一點是在任何時侯都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因此最理想的秩序當然應該是先把陸地上的事情解決完,然後再一心一意的像海洋發展,至少也應該把在商毅看來,最好是先把那麼應該是屬於中國的領土都收復之後,再向海外擴張。
但現在面臨的局面卻是在陸地上的事情到是可以先等等,並不用急於發動收復戰爭,因為無論是新疆、青海、西藏現在都沒有與中華帝國為敵的意圖,而且這些地區都曾向中國王朝表示過臣服,因此和中國漢放的關糸非常近密,也未必需要發動全面戰爭,可以透過談判為主,軍事為輔的手段,慢慢收復這些地區。這樣的好處就在於,一但談成了,反叛的機率就不大,而缺點就是需要時間。
而在海外,現在中國與荷蘭之間的矛盾已經完全激化,可以說戰爭幾乎就是迫在眉睫,同時荷蘭封鎖馬六甲海峽,也開始影響到了帝國的海外利益,除非是中華帝國主動退當,再次向荷蘭開放貿易來往。或者立刻出兵,驅逐荷蘭在亞州的勢力,獨霸南中國海地區。
商毅當然不會願意向荷蘭退讓,但馬上發動對荷蘭的戰爭,是否可行,而且戰爭打到那一步為止?是僅僅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迫使他們開放馬六曱海峽的封鎖,還是徹底擊潰荷蘭在亞州的勢力?同時這是否就表示帝國的對外政策是先海洋,後內陸?因為這是關係到中華帝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秩序,也需要認真的思考。
同時商毅還考慮到,現在不同於以前了,自已可以一言九鼎,言出法隨,在建立了國會之後,雖然是走向近代的**制度,但實際也等於是給自己加上了一道限禁,不能再想怎麼就怎樣,因此想對巴達維亞發動戰爭,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