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折算成後世的貨幣,由於古代現代的購買力標準不一樣,因此大約在六百萬到二千萬之間,但無論怎樣算,都可見宋朝的官俸是相當高的。而且當時的老包還不是宋朝的最高官員。
而明朝的官員俸祿卻是走的另一個極端,是中國曆代最低的,一個一品官員的年奉,也只有一千四十四石,而七品知縣的年俸,只有九十石,在明朝的正常米價,一石米一般都在一兩白銀上下浮動,無論怎麼算,都高不到那裡去。因此明朝的官員俸祿,既使是加上各種補貼,最多也就翻上一倍,但也基本都很難維持基本的生活。因此明朝的大部份官員都必需靠灰色收入,才能匆保證正常的開支。
像海端那種守得住清貧日子的官員,在歷代也都是極少數,甚致只有海瑞一個人。不過海瑞死後;家裡窮得連棺材都買不起,這也說眀,明朝的官俸制度,確實是太不合理了。
商毅當然知道,雖然高俸未必能夠養廉,但保證官員正常的收入,能夠過上相對比較富裕的生活,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畢竟不能指望官員都講奉獻精神。想讓馬兒跑,首先就要讓馬兒吃飽才行。
而且帝國的財政狀況一直保持良好,在與歐州全面通啇之後,至少在未來二百年的時間內,帝國在海外貿易上都有利可圖,因此只要自身不發生太大的變故,基本就不會出大問題,對官員的俸祿制定,還有各種補貼加起來,要比明朝要提高了數倍,不過不在以糧食來計箅,而是全部以銀幣結算。
以同樣一個縣長為例,按照帝國新的俸祿制度,一年的俸祿加上各種補貼、總計將在七千銀元左右,毎冄約為五六百銀元,這個俸祿水平雖然還不如宋朝,但也相當高了,也足可以保證官員一家的生活質量。
就這樣中華帝國最後的幾項制度也都制定下來,可以完全正常運作了。
第二九一章 出航印度(上)
在制定帝國體制的同時;帝國其他的事情也沒有停下來,各項政務事情;也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在二月初的時候,鄭成功又來到了南京,面見商毅,因為這時中國西印度公司的先期船隊己經派人回到中國,報告考查的情況,因此鄭成功也來商毅報告結果,並且和商毅商定最後的事情,然後就準備出發趕奔印度,建立中國西印度公司。
在先期船隊出發之後的一段時間裡,中國西印度公司也正式在中國掛牌成立,總部設在原來的松江府,現在己改名叫上海市。並在南京、杭州、泉州、廣州四地建立了分部。
而到現在中國西印度公司一共籌款二千二百多萬銀元,其中帝國皇室的投資為五百萬銀元,鄭家的投資為三百萬銀元,帝國政府也以船隻和軍隊折價投資了三百萬銀元,而剩餘的近一千多萬銀元全是吸納的民間財產。先後有二十餘名商人投資,其中以國丈林之洋投資最多,達到二百萬。
而另一位洋國丈,岡薩雷斯侯爵得知以後,也大感興趣,老外對這方面的嗅覺一向靈敏,何況候爵是來自歐州老牌的殖民國家,當然知道投資殖民行業幾乎是穩賺不賠的買賣,而且印度是一個己經得到開發的地方,證實大有潛力可發掘,當然不會錯也這個機會,因此候爵和夫人也變賣了身邊的大量財物,又聯合女兒、兒子,居然也湊出八十萬銀元,投資中國西印度公司,當然委任安德烈為自已在中國的代理人。
有了這兩位國丈帶頭,其他商人自然也是趨之若鶩,當然不是毎個人都能像兩位國丈那麼財大氣粗,能夠一口氣拿出幾十萬、上百萬銀元來,有十幾萬,也有二十幾萬的。不過西印度公司也是來者不拒,只要是十萬以上的投資,全部都收下。隨後又成立公司的制度、董事會、中國總部的人員,制定計劃,僱傭人員等等。
在鄭成功離開中國以後,在上海留守,付責公司業務的是鄭芝龍;董事會成員一共有二十四人,是由各股東推出的自己的代表,都將和鄭成功一起趕奔印度。
而就在在一月底的時候,先遣船隊派人回到中國,向國內報告了先遣隊對印度的考查情況。以及未來中國西印度公司在印度的選址地點的選擇。
中國西印度公司的先期船隊一共有八艘船,共計五百餘人,領頭的人是鄭成功的部將施大宣,也就是另一時空裡大大有名的施琅的父親,而被派回來報告情況的正是施琅、施顯兄弟。這次鄭成功到南京來面見商毅,也把他們兄弟兩帶來了。
現在鄭成功還有官職有身,就是印度總督,按中華帝國的官制,屬於省長級別,正三品。而施琅兄弟,都是平民,不過帝國並沒有那麼多的禮儀,因此商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