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3部分

國家體制在一點一點的建立中,內閣、司法的各部門也都在構建中,但只有國防部,因為需要等新任的國防部長周少桓從山東軍區趕到南京來,才能開始國防部的組建工作,另外也只有等國防部組建之後,商毅才有可能對軍隊系統進行改組,因此在周少桓還洠в械醬錟暇┲�埃��孿低車淖榻ㄒ倉荒芟確乓環擰�

最後要制定的就是帝國的品級散官、勳爵制度,還有就是官員的俸祿制度。

中國古代的官員大體都有三個稱號:一個是品級散官,也就是所謂的幾品官員,如宰相是當朝一品,知縣是七品等。雖然從晉代實行了九品中正制以後,歷朝都使用正從九品做為品級散官的標準,不過在每一品裡又分了二或三等,因此實際的等級往往都有四五十級,明朝的官職是文散官三十一級,武散官五十二級。而每一級都有一個相應的名稱,這就是品級散官。

第二個是實際的職務,如內閣首輔、各部尚書、巡撫、知府、知縣等,當然每一個職務也都有相對應的品級,一邊來說,做官都是重職不重品,只要是職位好,佔一個肥缺,品級差一點都沒關係。

第三個就是勳爵,其實在唐、宋、明時期,勳和爵是兩個概念,在明朝開國的時候,設了文勳十級,分別為左、右柱國、柱國、正治上卿、正治卿、資治尹、資治少尹、贊治尹、贊治少尹、修正庶尹、協正庶尹。武勳十二級分別為左、右柱國、柱國、上護軍、護軍、上輕車都尉、輕車都尉、上騎都尉、騎都尉、驍騎尉、飛騎尉、雲騎尉、武騎尉。而爵就是人們熟知的公候伯孑男五爵。雖然都有相應的品級,但都屬於榮譽稱號。但按一般的習慣,是重爵不重勳,到了清朝,才將勳爵合一,不分文武,統稱為爵。當然在官員封爵之後,除了榮譽之外,相應也會另外增加一份俸祿。因此歷代以來,官員也都以封爵為榮。

雖然品級散官、勳爵制度,並不是官員最關心的事情,但也有必要制定出來,而且中華帝國畢競建立了一種新的政治制度,比如說國會的議員,到底應該怎樣算才合適,另外有了品級,也就能制定相應的俸祿制度。這就是關係到每一個官員的切身利益了。因此只有確定了官員的品級,整個官僚體糸才算是真正的完善起來。

不過商毅並不想把官職制度弄太複雜;因此取消了散階官的名稱;只設了正從九品;同計是十八個等級;相對應的職位來說:內閣首相為正一品,副相為從一品,內閣大臣為正二品,各部長,以及省長、直轄市市長為正三品,省會市市長為正四品,一般市長為正五品,縣長為正六品、鄉長、鎮長為正七品。和明朝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縣長由七品升到了六品,不過在縣以下還有一個鄉鎮級,因此這樣的改變也說得過去。

國會的品級設定為:國會的議長正一品、執行議員正二品,候補執行議員正三品,普通議員,從正七品算起,毎出任一屆議員,可以晉升一品,一直升到正四品。因為國會是三年一屆,可以無限連任,因此一個議員幹得好的話,連任個四五屆都洠в形侍狻�

司法部是和內閣大臣平級;以下的部門也依次類推。另外如中科院院士、工程師等一類的技術職稱,也都有相應的品級。最低為七品,最高為三品。只有軍隊的軍銜,不可品級掛鉤,單獨另算。

而勳爵制度,商毅也將勳爵合一,只設公候伯子男五爵,每個爵位內又分了上中下三等,一共就是十五個等級。不過只有皇室才有權力受爵,而且受爵的對像可以是官員,也可以是平民,甚致是外囯人也可以。但軍人必須退伍之後,才能授爵。

當然有少數的重要官職,皇室將會授於相應的爵位,如內閣首相、副相,國會議長都會授伯爵,內閣大臣、執行議員都會授男爵,而軍人在退伍之後,也可以根據軍銜,獲得相應的授爵。

但和中國曆代的王朝不同,中華帝國的爵位與品級無關,沒有額外的加俸,也不能世襲,不過在受爵之後,皇室將會頒發相應的勳章,走到那裡都可以佩戴,因此爵位其實完全就是一個榮譽稱號,並沒有任何的實質意義。

官員的俸祿和補貼,中華帝國在建國的時候就制定下來了,不過當時的官職就不完善,因此俸祿也制定得很簡單,一共就分了六七個級別,而補貼也比較隨意,當然這也和帝國的財政一直都比較寬鬆有關,而且現在官員的數量也不多,因此也沒有必要在官員的俸碌上過於苛刻了。

中國古代的官員俸祿,以宋朝最高,在後世有人計算包拯擔任開封府府尹的時候,一年的俸祿加各種補貼,折算成銅錢,可以達到二萬一千八百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