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都源源不斷的傳到中國來。
豐臣薰點了點頭,道:“皇上說對了,曰本就要開始內戰了。”
原來自從曰本被中華軍擊敗,簽定了和約之後,德川幕府在曰本國內的威勢就下降了不少,而且在三年前,德川幕府出兵幫助清廷,參加中原大戰,結果又被中華軍打猙慘敗而歸,十萬大軍,所剩己不足兩萬。因為這次出兵參戰的,基本都是親藩大名和譜代大名,也就是徳川幕府在日本國內的支持者,少數外祥大名,也是德川幕府的擁戴者。因此這一次慘敗,不僅使德川幕府的名望進一步下降,同時實力也大受損失。於是也讓反對徳川幕府的日本大名看到了希望。
在德川幕府建立之後,在日本國內,主要的反幕者是薩摩和長州兩藩,但薩摩藩因為與中華軍為敵,結果被中華軍打是幾乎全藩覆沒,由日本的第一強藩降為一個只有一萬石祿米的小大名,基本已經名存實亡了,因此現在倒幕的主力也落到了長州藩的頭上。
雖然在中原大戰中,長州藩也被迫出戰,但出動的都是水軍,而且傷亡並不算太大,因此損失遠遠要小於徳川幕府。而在中原大戰之後,雙方的實力此消彼漲,也讓長州藩覺得倒幕的時機來了。
當然現在以長州藩一藩的實力,仍不足以與徳川幕府相抗衡,因此藩主毛利秀就和家臣經過了仔細的商議之後,制定了二條對付徳川幕府的辦法,首先在日本國內,拉隴那裡對德川幕府不滿的大名,結成倒幕連盟,共同對抗德川幕府,而在國外,也強與中華軍的聯絡,借中華軍的力量來壓制徳川幕府,雙管齊下。
在日本國內,除了長州、薩摩二藩之外,確實還有不少外詳大名都對徳川幕府不滿,只是以前幕府的勢力太大,各大名只好選擇隱忍,但現在幕府已大不如前,因此也都蠢蠢欲動起來。而長州藩這一帶頭,立刻就有不少外詳大名響應,其中就有肥前佐賀藩的藩主鍋島勝荗、岀羽米澤藩藩主上衫綱信,仙台藩藩主伊達宗忠等大名,這幾個都是祿米超過三十萬石以上,頗有實力大名,經過了一番私下的交流談判之後;終亍組成以長州藩為盟主的倒幕聯盟。
形成了倒幕聯盟之後,各大名立刮拒絕了藩主毎年到江戶去居住半年的慣例,同時各自勵兵秣馬,積草屯糧,準備備戰。而且各大名都積極加強與中國的聯絡,都在各自的領地內開設中國商館,與中國進行通商往來。
第二三零章 日本局勢(下)
當然這些大名的真正目地並不是想請中國出兵,幫助自己對付徳川幕府,只是希望藉助中國的威名,壓制德川幕府,使徳川幕府不敢輕易對自己動手,畢競現在倒幕聯盟剛剛形成,還不具備和徳川幕府全面攤牌的實力,而且幾個大名之間,也都還不少矛盾,有的大名完全是投機行為,倒幕主張並未完全統一,因此也給自己爭取到足夠的協調、發展時間。
畢竟誰都知道,曰本的內部矛盾最好是在日本內部解決,一但請外援幫忙,那麼性質就變了,就成了勾結外敵,入侵日本,就成了日奸,必然會使自己在曰本國內威信大跌。而且請神容易送神難,以這幾年中國對外咄咄逼人的勢頭,一但真把中國請來了,估計也不容易打法,說不定還會和清廷一樣,以出兵助戰為由,一口把日本吞掉,因此不到萬不得以的時候,決不能請中國出兵。
而在倒幕聯盟形成之後,在徳川幕府的內部,也分成了兩派,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以德川家光的弟弟保科正之和大老酒井忠勝為首,是強硬派,主張對這些不服幕府的大名嚴厲的懲罰,應該出兵征伐,最好是滅幾個大名,向整個曰本顯示幕府的威嚴不容侵犯。只有這樣,才能止住這種現像繼續發展下來。解決了日本的內部矛盾,才能全力對抗中國的入侵。
但以老中松平信綱,阿部忠秋為首的另一批大臣則是妥協派。他們認為,現在徳川幕府的元氣大傷,威信大跌,並沒有絕對的實力收拾這些不服幕府的大名,因此在這個時候,不宜出兵。何況這丠大名也還洠в忻髂空諾ǖ某鍍煸旆矗�得魎�嵌閱桓�故怯興�思傻模��壞�崧食霰��綣�荒莧∈ぃ�票亟�徊醬蚧髂桓�耐�牛�退隳芄蝗∈ぃ�蛞徽廡┐竺�嫻牡刂謝���餃氈糾矗�詮源�桓�此擔���揮腥∈さ陌鹽鍘�
兩派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爭吵得十分厲害。偏偏這個時候,荷蘭人也跑來湊熱鬧,積極遊說徳川幕府,與荷蘭結盟,共同對仔中國。
因為現在荷蘭和中國全面惡交,自知自己是強龍難壓地頭蛇,因此也急於拉隴一些夥伴,聯手對付中國,而放眼整個亞州地區,在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