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當然做不到!因為這些地方分了田,老百姓手裡有了一點錢,全都把孩子送進學校,東南有這個基礎嗎?”文彥博無奈道:“讀書人多,貌似是文教大興,其實不然,這是一場劫數啊!”
能讓老文發出如此感慨,可見王寧安在教育上的改動,衝擊有多大。
眾所周知,在一個文盲遍地的國度,會點外語,翻譯幾本書,引進一點洋觀念,弄幾首不尷不尬的詩歌……立刻就成了翻譯家、學者、士人、名流、才子……然後就能花天酒地,到處騙錢,過著舒舒服服的日子。
古代計程車人也差不多,在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文盲的國家裡,你認識字,能看懂法令,能寫信,寫狀紙,替人操持紅白喜事,就是了不起的人物,如果再能吟詩作詞,甚至考上進士,入朝為官,那就是人所敬仰的文曲星。
事實上,大多數計程車人,也是這麼混的,少數頂尖的,才智卓絕的,能透過殘酷的科舉,入仕為官,差一些的,也能成為鄉賢,幫著主持公道,辦理各種紅白喜事,祭祖,請神,都離不開他們。
但是,如果識字比例變了,七八成的人都能讀書,懂得法令條文,文人還值錢嗎?
你一個博士生,面對文盲,隨便弄兩個方程公式,就把他給唬住了。
但是你面對一個本科生呢?
能行得通嗎?
沒有真本事,人家能服氣嗎?
道理都是一樣的,識字率急速提升,教育普及之後,人們真正看重的就是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
什麼是真東西,你能發明出新東西,能研究出新技術,能有新理論,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難題,這才是真正的名士!
至於吟風弄月,賣弄才情,這一類的文人,很快就會和青樓的歌女混到一個圈子,只能在娛樂版面上出現!
老文下過苦功夫,他研究王寧安一路走來,採取的種種策略,一直到了今天,他把很多東西都串起來,終於看懂了。
可看懂了,也晚了!
“其實沒有這次鐵路之爭,王寧安也要下手,他一定會剷平天下的書院,毀盡私學,然後大興教化,把功夫都用在普通人身上,你看著吧,幾年之內,東南遍地就是學校,原來的世家都會被清理一空,能遷居海外已經算是幸運了,沒準就把腦袋混沒了!”
“啊!”
王已經不知道冒了多少次冷汗了,整個人都彷彿脫水了。
可怕,實在是太可怕了!
王一直覺得,東南的這幫人,有老有少,都是當世才俊,單對單,未必是王寧安的對手,可是大傢伙綁在一起,王寧安也未必鬥得過。
而且這段時間,他們頻頻出招,雖然未必如何,但至少有來有往,看起來旗鼓相當,勢均力敵,他還有點得意,以為王寧安已經落入了圈套,可哪裡知道,完全是一廂情願,從頭到尾,他們都錯得離譜兒!
“哎呦,文相公,你可不能讓王寧安倒行逆施啊!江南的斯文元氣,孔孟道統,要是這樣下去,就徹底毀了,再也救不了了!”
文彥博瞳孔緊縮,說起來,他也是很不情願……但稍微遲疑之後,老文就搖頭了,如果在幾個月之前,讓他全力策劃,發動這一場爭鬥,或許還有些希望,事到如今,老文是越發不看好東南的這幫人了。
對不起了,老夫不跟你們玩了!
“王相公,你呢,就老老實實在這裡待著,有吃有喝,老夫念在同僚一場,會盡量照顧,至於別的,不是你能想的了。”
說完,文彥博就趕快走了,他也是趁著王寧安不在,才敢跑來和王談談,不然他才不會以身犯下呢!
要問王寧安去哪了呢?
他就去部署查**院的事情了,從東林開始,短短半個月時間,就有64所書院關門大吉,波及到的師生不下十萬人……而且王寧安明確提出,教育乃朝廷之公器,任何藉著講學之名,行結黨營私之實,搞門戶之見,都形同謀逆,絕不姑息!
第926章 謀反
自從慶曆以來,講學之風興起,學院遍地開花,熱鬧無比……推究原因,有兩個人功不可沒,一個是范仲淹,他老人家推行興學令,其實是想發展官學,培養有用的人才。但是由於慶曆新政只推行了一年多,投入不足,各地雖然陸續建立學校,但是良莠不齊,還有一些原來的書院,直接化為官學,這樣一來使得一些實力雄厚的書院,假著官學之名,吸引生員,招攬人才,反而使得書院大興,和範相公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
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