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粗,被擁立登基的時候,甚至不懂什麼是國號。
別人勸他更改國號,不要叫唐,但是李嗣源卻說他一直是大唐的臣子,後來又追隨李存勖二十幾年,如果改了國號,將置先帝於何地!
因此李嗣源沿用唐為國號,史稱後唐。
以李嗣源的文化水平,當然弄不懂孔家的事情,當時案子爆發,李嗣源基本上都聽從了宰相馮道的意見。
馮道又是一位奇人,也是很值得研究的人物。
老傢伙一生先後效忠十位皇帝,期間還給遼國稱臣。把這個人的一生看完,整個五代十國的歷史,就瞭解了大半。
他前後幾十年,一直擔任宰相,任憑風雲變幻,他老人家都穩坐釣魚臺,巋然不動。
馮道生前,備受尊崇,可是他死後,又被文人唾罵,說他反覆無常,是個十足的小人!
當然了,老先生已經走了一百多年,司馬光也無意去給馮道辯解什麼。
他只是提醒王寧安,當年孔仁玉向朝廷告發孔末的案子,是馮道極力支援孔仁玉,並且派人下去徹查,最後確定說孔仁玉所言都是真的,孔末並非孔子後裔,李嗣源這才下旨,誅滅孔末,並且封了孔仁玉曲阜縣令的職位,又封為文宣公,孔家由此中興。
按照司馬光手裡的實錄記載,馮道自始至終,都參與此事,而且積極建言,就連文宣公都是馮道幫忙爭取的。
但是弔詭的是,孔家在記敘這段歷史的時候,只提張家的保護庇佑之恩,絕口不提馮道的幫助。
或許孔家也覺得,和一個老不要臉糾纏在一起,實在是太丟人了,就故意隱去了這一段。
司馬光熟讀經史,又記憶過人,才隱約知道一些,其實馮道為人還是不錯的,老傢伙是大節有虧,小事不錯,非常非常有趣的一個人。
司馬光憑著記憶,翻出了後唐的實錄,果然找到了這一段。
“陛下,師父,你們請看,馮道在李嗣源的手下,基本上不怎麼說話,只有皇帝諮詢他,才會講一些東西……唯獨孔家這件事情,馮道極力爭取,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