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蘇洵正色道:“陛下,據臣所知,大宋不缺糧食,東南的糧很多,只是如何徵集上來,又如何運輸到北方,才是麻煩所在!走漕運的話,光是到京城,就要耗損三成以上,再運輸到河北,三石糧,只有一石能夠抵達目的地。”
宋庠鬧了一個無知,因此惱羞成怒,出言道:“你既然知道損耗嚴重,怎麼還敢提出來?”
蘇洵毫不畏懼,淡淡一笑,“陛下可知,這一次為了救濟災民,滄州的船隊幾次出海捕鯨,雖然人員有些損傷,但是收穫頗豐,也熟悉了海況。假如能增加滄州的海船數量,把滄州生產的鯨油,鯨肉,蠟燭,肥皂,白糖,傢俱,皮草,藥材,美酒等物,透過海運,到江南銷售,再把江南的糧食,茶葉,絲綢運回滄州,一來一往之間,就能解決災民的生計。而且雙方互通有無,還能增加稅收,這一部分稅收就可以充作河北諸軍的糧餉。由於這是正常貿易,朝廷也不需要預徵田賦,更不會損傷民力,還能活絡經濟,支撐軍用,一舉多得啊。”
聽著蘇洵的慷慨陳詞,文彥博的臉色狂變,他知道再也無法阻擋了……果然,趙禎已經激動地從龍椅上站起來,快步走到蘇洵的面前,拉著他的手。
“蘇卿,海運的損失如何?”
蘇洵努力保持著鎮定,“啟奏陛下,我大宋海貿繁榮,商船運航,如果僅僅是從江南運到河北,估計損失不會超過一成!”
“一成!”
趙禎眼睛放光,拉著蘇洵的手,不停搖晃,由衷讚道:“蘇卿真有管仲樂毅之才啊!朕為大宋得一良相!”(未完待續。。)
第161章 強兵雲集
蘇洵27歲開始發奮讀書,如今年歲不小了,屢次科舉,又都碰壁,弄得老先生脾氣很古怪。
比如他很喜歡六藝學堂的氛圍,也樂意奉行求真務實的學風,可唯獨怎麼看王寧安都看不上眼,或許是覺得他少年得志,太過耀眼了吧!
但不管怎麼樣,蘇洵是不會竊據別人的功勞。
他連忙躬身,羞愧道:“陛下謬讚,微臣愧不敢當,微臣所說的辦法並非我一個人能夠想出來的。”
“哦,還有誰?是範相公,還是醉翁?”趙禎好奇問道。
“都有,又不止他們。”蘇洵道:“六藝學堂以培養文武全才為目標,有經史詩詞,也有弓馬騎射,為武學院,就有專門的沙盤推演,讓學生各自扮演角色,從幾十個人的對陣,到兩國全力相搏,都預演過。微臣能把遼國和西夏的情況說得清清楚楚,也多虧了之前不斷的演習,這,這個辦法是王寧安提出來的。”
趙禎眼前一亮,哈哈笑道:“是那個寫《三國演義》的大才子吧?也虧他想得出來,有空不妨給朕講一講,看看究竟如何推演的。”
趙禎只是隨口一說,可旁邊的宋庠不知道怎麼搞得,許是被駁斥的沒有面子,越發按捺不住,忍不住譏諷道:“還不是紙上談兵,閉門造車,如何能憑著小兒之言,就決定軍國大事,臣懇請陛下三思!”
他這話連豬隊友都算不上了,直接對趙禎開噴,也就是大宋的皇帝綿軟,換成老朱家的人,直接拉出去廷杖,死活不論!
蘇洵把臉沉下來,我雖然卑微,可背後代表著兩位相公,代表著六藝學堂的名聲,萬萬不能丟面子。
“紙上談兵,閉門造車,好一個罪名!宋相公見過上百人一起閉門造車嗎?你見過近千人紙上談兵嗎?”
這話一出,連趙禎都愣了。
宋庠更是怒斥道:“區區學堂,還敢養兵,你們要造反嗎?”
連造反的詞都出來了,蘇洵哪裡還會客氣。
“宋相公,還請你拿出宰相的氣度來,不要隨便扣人帽子!我所說的百人,正是武學院的成員,每十天一次,由各位教官指導,把學生分為不同的隊伍,進行比拼較量,檢查所學的戰守攻圍。而且為了防止空談,更是從滄州的民間弓箭社合作,我們出錢,他們出人,把民夫丁壯借給學堂,供學生們指揮,行軍運輸,紮營作戰,每一樣都一絲不苟。雖然不敢說與實戰無異,但是也當不起紙上談兵吧?”
蘇老泉之前的談論讓人眼前一亮,這回提到的教育方法,更是迥然不同。趙禎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他似乎抓到了什麼關鍵的東西……
一直以來,大宋皇帝都在防著武人造反,可謂是手段齊出,愣是把武人調教成了白痴,遇到戰事,就只能聽文官們的忽悠。
趙禎越發覺得光聽文官的意見,就是個災難!
可不聽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