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李元昊利用血腥手段,摧毀了野利氏,而在之前,元昊又殺死了輔佐自己上位的親舅舅衛慕山喜,親手賜死了母親衛慕氏,至此李元昊幹掉了兩個原始股東,也讓其他人膽戰心驚,惶惶不可終日。
對妻子下得去手,對母親同樣不客氣,這種人再幹出什麼事,也就不足為奇了。
果然李元昊在一次宴會當中,看中了自己兒子寧令哥的未婚妻沒移氏,青春活力,美貌無雙,李元昊當即起了念頭,直接搶走了自己的兒媳婦,立為新皇后。
在史上,搶奪兒媳婦的君王並非沒有,其中有兩個最出名的,其一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他從兒子手裡搶來了楊玉環楊貴妃,至於另外一位,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平王。
這兩位都沒有落好下場,李隆基因為安史之亂,敗走蜀中,在馬嵬坡,楊玉環被吊死在梨花樹下,李隆基也被逼著退位,當了太上皇,餘下的歲月都生活在濃濃的相思之中。至於楚平王,他慘了一些,因為搶了兒媳婦,怒殺了伍家滿門,只跑出去一個伍子胥,就是那位過昭關,一夜白頭的傢伙。
伍子胥逃到了吳國,先後舉薦了兩位著名的刺客,專諸和要離,殺死了吳王僚和公子慶忌,幫著公子光奪得王位,後來吳國伐楚,打下了楚國都城,當時楚平王已經死了,被仇恨塞滿腦袋的伍子胥就把楚平王從墳裡扒出來,抽了一頓鞭子,打得骨骸飛濺,這就是“鞭屍”的由來。
相比上面兩位,李元昊的下場更加直接悽慘,被奪走了未婚妻的太子寧令哥,沒有像壽王一樣忍耐,也沒有像羋建一樣逃走,而是勇敢地拿起了刀,衝進了父皇的宮殿,趁著李元昊大醉,就是一刀。
他沒有殺死李元昊,卻砍掉了李元昊的鼻子,這位暴君在當天晚上,就因為失血過多而死。
或許是做了太多的惡事,他終於得到了最殘酷的報應,死在了自己兒子的手上,還丟了鼻子,五官不全,做鬼也是個醜鬼!
寧令哥是個愣頭青,傷了李元昊之後,嚇得跑到權臣國相沒藏訛龐的家中,沒藏訛龐的妹妹是皇后,原則上他是寧令哥的舅舅,可他們之間卻沒有血緣關係,而且沒藏氏奪取的正是寧令哥生母野利氏的後位,你說人家沒藏訛龐能不幫著自家人嗎?
沒藏訛龐以弒父的罪名,殺死了寧令哥,輔佐僅僅一歲多的親外甥李諒祚登基,搶奪了西夏的大權。
這些事情,都發生在慶八年,剛剛過去一年多,沒藏訛龐用卑劣的手段奪權,其他家族都心懷不滿,忠於李元昊的勢力興風作浪,正是主少國疑,悍臣滿朝,內憂外患交迫的時候。
……
趙禎當時真想對西夏用兵,一雪前恥,奈何朝廷的幾位相公頻頻勸說,讓咱們的皇帝陛下不重邊功,於民休息,只要天下太平,四外的蠻夷不足為慮……
一頓**湯灌下去,趙禎本來就不是果斷的人,結果白白看著機會流失,連歲幣都沒有取消,真是可恥之極!
時隔一年多,趙禎也想清楚了,知道自己被忽悠了,卻也無可奈何。
偏偏宋庠煳塗,竟然還敢提西夏的事情,趙禎心裡暗說,被騙了一次,還能再上當?宋庠不但沒有讓趙禎改變主意,相反,使得皇帝更加支援強硬,甚至不惜一戰!
眼看著大局已定,文彥博不得不親自上陣。
“陛下,臣深知軍民將士,一心洗雪恥辱,可是要動兵談何容易。哪怕遼國大軍不敢真正南下,只要陳兵邊境,我們就要防備應付。要徵召人馬,要調集糧草,各項開支加起來,少說幾百萬貫不止。去歲為了應付河北災荒,東南各府已經提前徵收了三年的賦稅,如果再動兵,只怕十年八年不止,到時候還沒等遼兵打過來,東南就亂了。臣懇請陛下以蒼生為念,以天下為念,不要為了一兩個狂生的言詞,就妄興兵戈,置江山與險地啊!”
這就是宰相的修為,聽起來都是正確的,可實際上卻是誇大其詞,多徵賦稅沒錯,不過僅限於幾個富庶的州府,而且多半用來填虧空,真正用來救災的微乎其微。
可偏偏文彥博就能把情況說的危若累卵,不可收拾,睜眼睛說瞎話的本事,蘇洵是學不來的。
如果是以往,蘇洵多半會敗下陣來,可經過王寧安預先推演,諸位相公能拿出來的理由,全都有破解之道。
蘇洵從容不迫,躬身道:“陛下,文相公說微臣是狂生,微臣不敢反駁,不過範相公、晏相公,還有歐陽學士,他們也都是這個意思,方才文相公的擔憂,根本不值一提。”
“哦?你有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