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禎的這道旨意,又帶來一個浩劫,那就是許多修道的書籍被焚燬,道觀被砸,老道混不下去,只能還俗。
王寧安弄垮了大相國寺,又揭穿了老道們的騙術,還和文官們作對,取值算下來,儒釋道,三教都被他得罪了一個遍!
找這麼下去,王寧安絕對要成為所有人的敵人!
不過唯獨趙禎,是非常感激王寧安,要不是他,皇家這麼多人的性命,該如何是好啊?
趙禎毅然下旨,加王寧安同平章事銜,判皇家銀行,主持遷都事宜。
好傢伙,二十出頭的毛小子,別人可能還沒考進士呢,王寧安已經混到了和諸位相公平級的地步!
還主持遷都,這是多大的一塊肥肉啊,看得人們眼睛通紅。
不過真正接手這個差事,王寧安只有一腦門子官司,遷都說著容易,可是往哪遷?
討論了那麼多的地方,都被否決了。他心裡是希望去幽州,但是現在也不能拿到檯面上說啊!
正在王寧安舉棋不定的時候,有個人搶先下手了。
這位就是一直蟄伏在洛陽的文彥博!
自從皇宮鬧出了鉛中毒的事情,文彥博就密切盯著京城的情況,老東西多精明,他看出了這是個機會。
經過了仔細推算,文彥博上了一道萬言書。
他建議提升洛陽為西京,同開封並列,兩都規制相同。
立刻著手在洛陽城徵用土地,興建皇宮,老東西露骨地表示,君父一日不安,他夜不能寐,汗流浹背,羞愧難安。為了讓陛下安枕高臥,不只是他,包括所有洛陽軍民百姓,都翹首以盼,希望聖上能駕臨洛陽,實乃是天下之福,萬民之幸。
文彥博的這道表文,正好戳中了趙禎的軟肋,皇帝陛下很是欣慰。
其實之前發生了很多事情,遼使被打死,銅價之爭,文彥博在趙禎的心裡,已經黑得不能再黑了,完全打入了黑名單。
換成一般的臣子,早就心灰意冷,辭官不做,縱情山水,教書育人去了。
可是文彥博不這麼看!
他老人家有著堅強的意志,敏銳的觀察,他覺得這是個變化劇烈的時代,從皇家銀行出現,君臣之間,就不像以往那麼相安無事。
只要等待,一定有機會東山再起!
果然,讓老傢伙等到了時機!
他這道奏疏上來,不光是趙禎感動,就連王寧安看過之後,都不得不欽佩文彥博的思慮周全,老東西真不是尋常人物。
洛陽荒廢多年,早已經不復當初的盛景,但是好在格局還在。尤其是當年武則天定都洛陽,大興土木,洛陽的皇宮規制甚至超過了長安。
歷經風風雨雨,皇宮早就沒了,但是還有些殘垣斷壁,宮牆遺蹟。從上書的那一天開始,文彥博就親自行動,徵用土地,驅趕流民,把皇宮這一片重新清理出來,做好大興土木的準備。
當然了,由於洛陽衰敗,三秦故地,關中平原早就不是唐代的糧倉,因此洛陽也必須仰賴漕運。
文彥博建議立刻整修洛水,拓寬河道,每年要運輸100萬石漕糧進入洛******據文彥博的估算,三年之後,洛陽能承載的人口就會增加一倍,達到60萬人。
雖然距離汴梁還差得太多,但是勉強夠了皇都的格局。
老文建議皇帝一定要搬到洛陽,政事堂要去洛陽,禁軍也要去,但是可以在開封留一個留守司,以大學士領銜,同時,宗室,貴胄,還有些將門,就不必搬遷到洛陽去。這樣既能維持汴京的繁榮,又能減輕洛陽的負擔,可謂是兩全其美!
最後,文彥博還提出了預算規劃,洛陽徵地便宜,而且百姓都願意為陛下解憂,無償服役,預估只要6000萬貫,就能完成搬遷,而且洛陽的富戶還願意捐款,已經籌措了300萬貫。
總而言之,洛陽上下,殷殷期盼,只等陛下臨幸……呃不,是駕臨!
“不愧是文彥博,真是鹹魚翻身的高手!精於算計的金算盤!”
王寧安不得不感嘆,他最鍾情的是幽州,其次呢,則是希望去大名府。畢竟河北是他們王家的地盤,盤根錯節,勢力強大,趙禎去了,身邊都是王家的人和盟友,王寧安的話語權自然就重了。
而且到了大名府,還能迫使趙禎不得不加快恢復燕雲的步伐……但是身為臣子,不能讓皇帝以身犯險,故此王寧安還沒想好怎麼和趙禎說,就被文彥博鑽了空子。
這個老貨,真是會看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