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是沒有醉翁挑頭兒,累死王寧安,也請不來這麼多天才人物。
有得有失,很多事情是說不清的,唯有儘量取其利,避其害……王寧安站在一群娃娃面前,說是娃娃也不對,大的和他差不多,都十幾歲,最小的是王寧澤,也有六歲多了。
“你們都聽著,這一次入學考試,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能順利入學,不光你們日後前程遠大,就連你們的爹!”
說著指了指孩童背後的大人,繼續道:“孩子考試透過,父輩升一級,小兵升伍長,伍長升押正,押正升隊將。”
按照宋軍的編制,五個伍為一押,兩押為一隊,兩隊為一都,王良暫時還是都頭,只能任命到隊將,攏共就兩個名額,部曲們被鼓動得熱血沸騰,擼起胳膊,恨不能替孩子們上場考試。
當然了,讓他們上去也是白搭,只能擰眉瞪眼,搓著巴掌,心說敢考不上,回家扒了兔崽子的皮,這幫小子一個個後脊樑冒冷汗,彷彿大禍臨頭。
太緊張了也不好,王寧安只好安慰道:“大家記住,只要按照我教的,你們至少能答對兩道題,只要體能一關過了,就能順利進入學堂,都給我挺起胸膛,拿出本事,是龍是蟲,就看這一次了!”
本想給大傢伙減壓,可是到了最後,反倒壓力更大了。
王寧安也是無語了,他可不想自己的地裡長出別人的莊稼,小兔崽子,你們可要爭氣啊!
……
秋高氣爽,六藝學堂正式大開山門,招收學生。
巨大的石頭,“為大宋之崛起而讀書”,斗大的字型,熠熠生輝,撲面而來。
“不愧是晏相公的手筆,就是厲害!”
韓維搖著灑金扇子,氣定神閒,還有心情品評書法,他就是韓億的第五子,這一次隨著三哥韓絳過來,為的就是搶奪入學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