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兩,東珠3鬥,駿馬100匹,其中北地馬4匹,貂皮150領,金銀器皿500件,田產20000畝,酒坊12座……種種折算,差不多有150萬貫之巨!
小小的滄州,大大的蠹蟲。趙禎不只是憤怒這麼簡單,大宋還沒有從元昊造反之中緩過來,物價飛漲,軍費暴增,使得大宋的財政出現了巨大的赤字。
崔家的財產,差不多能頂得上遼國五年的歲幣,絕對不是一筆小錢。
包拯不止立功了,還立了大功!
有功賞,有過罰。趙禎當然不會吝嗇賞賜,他仔細看著包拯的扎子,其中提到的功臣不少,可是一個名字讓他眼前一亮。
“王寧安雖然尚在沖齡,然則天資聰慧,才智過人,發現崔家秘密酒坊,識破崔家走私隱情。參與緝拿崔鈺,出力甚多,其父王良,乃是將門之後,力戰遼國勇士,搗毀野狼谷,居功厥偉……”
包黑子在扎子中,極力讚揚王家父子。
趙禎指著王寧安的名字,又把《三國演義》的手抄本拿了過來,封面上赫然寫著“王公寧安著,某某手錄”。
“陳伴伴,你說這個王寧安,是不是寫《三國演義》的那位?”
陳琳也是一愣,出了神童,當然是喜事,如果這位聰慧的少年不光會寫話本,還能為朝廷分憂,那可就是士人的表率了。
而且包拯還提到王家出身將門,可貌似沒聽說過有誰家的後人叫王寧安啊!
“官家,老奴以為包拯不是說謊的人,可以即刻派人去詢問。”
“嗯,朕也是這個意思,假如真是同一個人,朕一定要好好賞賜。”
……
陳琳安排的人手只用了十天,就跑了一個來回,他們的手裡還帶著最新出來的15章《三國演義》。
“官家,果然是一個人,老奴要恭喜官家了,天降奇才,實乃大宋之興啊!”
其實不用陳琳說,趙禎就驚喜不已。
他迷上了《三國演義》,雖然是小說家之言,可是其中勾心鬥角,文韜武略,所在多有,各種人物鬥智鬥勇,更是讓人大受啟發,趙禎都覺得獲益匪淺。
新送來的15章更加全面詳細,趙禎看得津津有味,不看完捨不得睡覺,簡直成了王寧安的鐵桿粉絲。
會寫東西,又能為朝廷出力,真是難得啊!
“陳伴伴,傳朕的旨意,賜王寧安儒林郎,白銀一百兩,玉如意一雙,勉力他好生用功,為國效力。”
第50章 御批三國
“王兄,小弟提前道賀了。”
馬漢抱拳,向王良深深一躬。歷來小道訊息都比正式的公文要快,只是這一次卻不是小道訊息,陛下賜官王寧安,給了正九品的儒林郎。
可別覺得官小,宋代科舉的頭名狀元初次授官,也僅僅是從八品的宣義郎,只比王寧安高了一級而已。
還不到十三歲的娃娃,拿到了好些人熬了半輩子才能熬到的官職,當然是可喜可賀。不只是王家,整個滄州都與有榮焉,絕對要寫入縣誌。
包黑子雖然厲行節儉,依舊撥了一百貫經費,迎接欽差大人,要把賜官儀式辦得熱熱鬧鬧。
馬漢提前道喜,是要請王寧安去知州衙門,包拯會親自給他講解接旨的禮節。王良弄清楚來意,咧著大嘴笑了起來,巴掌都拍不到一起了。
“寧安,這下子你可光宗耀祖了!”王良興匆匆找到了兒子,把事情說了一遍,就趕快催促王寧安去衙門。哪知道王寧安眉頭深鎖,似乎有些不高興,面色十分凝重。
“臭小子,看把你高興的,都傻了?”
“沒有!”王寧安認真道:“孩兒準備辭了,我不要這個儒林郎!”
“為什麼?”王良大惑不解,好好的官職擺在面前,幹嘛不要!你小子是吃錯藥了,還是腦袋燒糊塗了?
“告訴你小子,光宗耀祖的事,你別犯驢,小心我抽你!”
“爹!”王寧安用力搖頭,“你說,陛下為什麼給我賜官?”
“為什麼?喜歡你唄!”
王良憨厚笑著,終於想了起來,馬漢說了,是王寧安幫著剷除崔家,又著書有功,龍心大悅,才賞賜了一個官職。
“對付崔家,我是出了力,可是衙門裡的諸位,上至包大人,下至普通差役,甚至老爹你,通通都出了力氣。大傢伙的賞賜沒有下來,唯獨給我一個儒林郎,其實說穿了,就是《三國演義》,陛下看著高興,心血來潮,就給了我一個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