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軍。這時候的海南可不是後世的度假勝地,而是真正的蠻荒之地,煙瘴之鄉,楊雄歲數也不小了,只怕這輩子都沒法回來了,只能客死異鄉。
其餘崔家和楊家的人,也沒有什麼客氣,或是充軍,或是賣入青樓,或是被貶為奴。總而言之,是從天堂落到了地獄。
……
崔家落到今天,王寧安也算是半個罪魁禍首,不過他卻沒有什麼負罪感。畢竟各個時代的法則不同,崔鈺罪行累累,禍及家人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最重要的還是賺錢大業!
王家眼下有了幾個來錢路子,首先就是海豐酒樓,經過王寧安的培訓,向好已經能熟練掌握炒菜,小毛子幾個也突飛猛進,滄州地處邊疆,民風剽悍,不像京城滿是達官顯貴,菜餚務求實惠量足。
紅燒肉,醬大骨、燉羊肉,是海豐酒樓三大主打菜餚,不光城中的百姓,就連廂軍的軍頭,牢城營的營頭也會經常光顧,生意很不錯。
每個月大約能賺200貫左右。
至於起家的麵條生意,已經從海豐酒樓剝離出來,專門在酒樓對面成立了一家平價麵館,三間門臉,兩間擺放著桌子,供食客吃麵。另外一間出售半成品,百姓可以買加工好的麵條,還有羊油醬包,蔬菜可供選擇。
麵館針對平民百姓,還有鄉下的農民,吃麵的人很多,賺的錢很少,每月只有區區十幾貫錢。
向好甚至建議把麵館關了。
不過王寧安拒絕了。麵館賺多少是次要的,關鍵是麵館每天要採購十幾石白麵,還要請二十個送面的夥計,能解決村民糧食外銷還要年輕人就業的問題。
哪怕是賠錢,王寧安也要撐下去的。
更何況有了平價麵館,才有海豐酒樓的名聲,二者相輔相成,人要是忘了本,只想著賺錢,離著倒黴也就不遠了。
扣除這兩塊,就是豬肉和豆油生意,眼下土塔村幾乎家家養豬,最少也有十頭,按照王寧安估計,再有半年,土塔村的肥豬陸續出欄,每個月能增加300貫收入。
炒菜流行起來,豆油賣得越來越好,而且豆油能夠長途販運,鄰近州縣的商人都過來購買。看樣子會比豬肉還要好賺,每月500貫是最好的。
算來算去,幾樣加起來,一個月有上千貫。
看起來不少,可是架不住花銷大啊。
眼下王良建立的弓箭社已經有了一百多人,特別是知道王家得到御筆之後,十里八鄉的年輕漢子都湧來了,如果不是王良定下嚴格標準,人數都會超過三百。
可即便只是一百多人,還不用給軍餉,但是大傢伙一起訓練,供一頓飯是應該的吧!練功的漢子都能吃,一個人頂兩三個。幸好王家養了豬,豬頭、豬爪、豬下水,就能滿足一個個龐大的胃口,換成別人非被吃窮了不可。
人還好說,最要命的是那些馬匹。
趙禎賜了五十匹,從崔鍾手裡弄到三十幾匹,加上六匹寶貝的北地馬,一匹馬每天的草料頂得上三個人。
而且北地馬要喂精飼料,乾草、豆餅、骨粉、蔬菜……為了增強繁育的能力,一頓還要給二十個生雞蛋!
等以後產下小馬,那花費就更是天文數字!
必須要多賺錢了!王寧安暗暗告誡自己,他突然想起,外公還留下一個茶館沒有收回了呢!
“湘兒,寧澤,哥哥帶你們聽書去!”
王寧安招呼著兩個小傢伙,一起向茶館殺去……
第55章 茶館發威
短短几個月的功夫,王家也算是脫胎換骨。
王洛湘雖然是個女娃娃,也要跟著白氏學習女紅認字,至於王寧澤,小傢伙要跟著老爹練武,起早貪黑,小臉蛋都曬紅了。
好不容易盼來了一天休息,跟著哥哥出去玩,王寧澤興奮地拍巴掌。
王寧安給弟弟找了件淡藍色的箭袖,明豔的色澤,配著好看的臉蛋,顯得越發鶴立雞群,驕傲得像是小公雞。有些家長總喜歡貪圖方便省事,弄些藍黑色、土黃色的衣服,把好好的孩子打扮得和小老頭似的,王寧安覺得非常不可取。
他牽著光鮮亮麗的弟弟妹妹,出了家門。
一路上不斷有人熱情打招呼,和以往果然不同了。賣糖人的主動塞給他們大鳳凰,賣棗子的塞了一把大棗。兩個小傢伙禮貌接過來,王洛湘會從弟弟肩頭的錢袋子拿出幾個銅板,王家的孩子是從不白要別人東西。
“安哥,你一定要收下,要是給錢,我可和你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