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時已經是月上中天了,雖是初夏,祁連山上吹來的風還是略帶寒意的。
王玄策望著一天星斗與唐軍營地點點篝火,油然生出一腔感慨。
貞觀十六年,王玄策在對外作戰中,俘獲了一名印度和尚,名叫那羅邇娑婆。
為了迎合李世民乞求長生不老的心理,把他獻給李世民。這個印度和尚吹噓自己有二百歲高齡,專門研究長生不老之術,並信誓旦旦地說,吃了他煉的丹藥,一定能長生不老,甚至可以在大白天飛昇到天宮裡去成為仙人。
後來李世民不到一年就病逝了,這讓王玄策心中踹踹,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獻的那個和尚的緣故,不過如今已經離先皇駕崩過了兩年了,陛下似乎並沒有對自己有成見,還把如此重要的會盟讓自己主持,這讓王玄策心中放心不少,但王玄策知道,即使自己完美的完成任務在這個星輝燦爛,名臣將相層出不窮的時代,也遠遠達不到名動天下的地步。
必須有一舉牽動天下格局的功業,才算真正達到了為人臣子的最高境界——出將入相,治國平天下。
王玄策羨慕的是古時魏國的吳起,戰場上的常勝將軍,執政變法的名臣,與天下諸侯會戰七十六次,全勝六十四次,戰和十二次。只有這樣的名士,才是為人臣子的人生巔峰,兵家但說兵事,莫不是“孫吳孫吳”的,何其壯哉。
王玄策常常覺得自己的才能即使比不上吳起,也相差不遠,既通兵家,又曉國事,該當是出將入相天下揚名的盛世大臣才對。
也許,正因為對自己如此評價,正因為有如此遠大的目標,王玄策身為文臣,但他的目光卻從來都沒有僅僅侷限於治國,從來也沒有滿足於做個能興農事,通經濟,洞刑獄的一地治吏。
他對帶兵打仗,對涉及天下格局的邦交大事更為關注。
在王玄策想來,一個既能夠統帥三軍馳騁疆場,又能夠謀劃長策縱橫捭闔於天下的人,方才是古今真名士也。
而這一切,王玄策相信都會因為百族會盟大唐而實現的,至少王玄策相信自己會邁出第一步,儘管很艱難,但王玄策還是滿懷信心的,他一定會成功,一定會成為又一個青史名臣的。
王玄策,你要相信自己,不要妄自菲薄,歷史將在未來證明你的能力,你的奇蹟不遜色於任何一個和你同時代以及遠去的前輩們,未來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將因你而成為記憶,歷史會為你帶上最奪目的光環的。
※※※※※※※※可愛的分界線※※※※※※※※
時間又過了兩天,王玄策終於在清晨的時候趕到了邏些,而此時離百族會盟只有短短不到一天的時間了。
邏些的清晨是分外壯美的。
一條清澈的河流半繞著邏些流過去,在火紅的天幕下金波粼粼,紅日噴薄而出,山水風物頓時成了朦朦紅色剪影,城外河邊是密集的蒼茫水草,這讓王玄策等人很驚訝,高原上竟也有此等似中原妙景,此時那邏些河正翻滾金紅的長波呢。
城外是連綿不斷的各式軍帳、戰馬、幡旗、矛戈結成的壯闊唐軍行營,環繞著邏些城城半弧月形,悠揚沉重的號角伴著蕭蕭馬鳴此起彼伏的在行營中響起,不時的有一騎騎紅色雁翎快馬飛馳而來,在一望無遮的原野上猶如一條疾馳的黑線。
但越靠近行營,王玄策和隨軍的百十名兵士就越心驚,他們聞到了一股久久不散的血腥味,等越過了高坡打眼望去,才不由的倒吸一口涼氣。
在行營靠邏些河的河邊上,正沿著河邊搭起了一條長長的由男女老幼疊加起來的京觀,如同一條滴血的長城,一道道鮮血匯聚滾入邏些河中,王玄策和百餘名趕來的唐兵有點明白了,那邏些河中金紅的長波,原來不僅僅是晨光的對映啊。
見此血腥之景,王玄策忍不住對李治心中大讚,陛下這一無言的示威,此次結盟完成了一大半哩。
李治剛剛坐在長案前準備開鼎用餐,就聽見大帳外駿馬嘶鳴,微微一怔間,帳口親衛已經高聲宣呼:“秉陛下,星宿海王玄策到——!”
未及李治起身,王玄策已經匆匆進帳,伏地大聲道:“陛下急命臣主持會盟,臣星夜趕來,此番必不負皇命。”
李治也不起身了,對跪在地上的王玄策滿意的輕笑:“玄策啊,唐儉有疾難行,朕今特地以你代朕迎接待百族酋長,預商結盟我大唐事項,一切有勞你啦。”
王玄策心中湧起一陣***,面上卻是不動聲色道:“秉陛下,王玄策當鼎力維持,不負陛下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