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深以為異的,是幾根巨大的桅杆。
這般粗大的木材,在中國,只有紫禁城最大的宮殿,比如太和殿一類地方,才可能見到——都是用來做最主要的承重柱的。慈禧曉得,這種尺寸的木材,都是採之於南方的深山老林,砍伐、出山、回京,千山萬水,花費無數人力物力,一根大柱,就要耗銀十數萬乃至數十萬兩。
慈禧低聲問道:“這個……柱子,用的是什麼木頭?”
關卓凡說道:“回太后,用的是‘橡木’。世上最好的‘橡樹’,產於歐羅巴和美利堅。嗯,咱們中國也是產此物的——咱們叫做‘柞樹’。不過,數量不多,品質、粗細,也比不得歐、美的‘橡樹’。”
慈禧說道:“我記得,這個‘冠軍號’,是花了一百一十六萬兩銀子買的?”
“是,正是一百一十六萬兩白銀——太后的記性好極了!”
慈禧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關卓凡知道御姐為什麼要嘆這一口氣:整隻船不過花了一百一十萬兩銀子——這筆錢,如果放到中國,大約只夠買這幾根大“柱子”的!
冠軍號一共四根大“柱子”——一根斜桅,三根主桅——上面的橫桅也非常粗大。
他心中微微一動:這是向御姐灌輸“正確觀念”的好機會啊——“視察”神馬的,可不能走馬看花、僅僅瞅個熱鬧!
關卓凡輕輕咳了一聲。說道:“凡事都在聖明洞鑑之中!英吉利能夠造出這般大船。專擅海洋之利。以堅船利炮,東征西討,終成舉世第一強國,其實是和英國朝廷,自英王以下,大力鼓吹種植‘橡樹’,持久不懈,大有關係的!”
“哦?”
“回太后。造好船、大船、堅船,必用橡木。嗯,臣給太后回一件典故。大約是嘉慶十年左右的時候,英國和法國,打了一場大海戰。這場仗,法國方面,還有西班牙幫手,算是以二打一,結果卻是英國大獲全勝。法、西聯軍三十三條船,被擊沉了八條。又有十二條做了英國人的俘虜;而英國二十七條船,卻沒有一條損失。”
“哦。英國和法國,原來也是打過仗的?”
“是,英法兩家,都想領袖西洋各國,又要爭海外的地盤,來來回回的,很打過些仗的。”
慈禧心思非常靈光,既如此,我在英、法之間,是否“有機可乘”?
不過,這個問題,不必在這個場合討論。
“嗯,你的意思,英國人打贏了這場仗,是因為英國的船好;英國的船好,是因為……造船用的是‘橡木’?”
關卓凡暗贊御姐反應迅速,說道:“太后聖明!拿英國艦隊的旗艦‘勝利號’來說——哦,‘旗艦’就是艦隊主帥乘用的艦隻。嗯,這個‘勝利號’,全用樹齡一百年以上的橡木製造,而且,這些橡樹,採伐以後,先經過了整整十四年的浸曬打磨,才用於製造艦隻——這樣的木材,不開裂,不變形,堅固無比。”
“‘勝利號’一共用了整整五千株這樣的橡樹,前後耗時十九年,方才完工。”
慈禧輕輕地倒吸了一口冷氣,面紗之後,神色凝重,點點頭,說道:“怪不得。”
怪不得,英吉利縱橫世上,天下無敵;怪不得,英人兩次進犯,偌大天朝,全然無力與抗。
關卓凡說道:“這個‘勝利號’,現在雖已不再參與作戰,但依然堅固如初,依舊在英國海軍服役,嗯,是充作‘工作船’。臣記得,‘勝利號’大約是乾隆四十三年開始入役的,迄今可是已將近九十年了。”
頓了一頓,又說道:“以‘勝利號’的船況,再服役個九十年,大約也是做得到的。”
御姐發出了輕微的驚歎聲。
關卓凡不算在忽悠御姐。原時空,直到1922年,“勝利號”才完全退役,成為文物;關卓凡穿越的時候,“勝利號”還好好地泊在樸茲茅斯港。
關卓凡繼續說道:“還有,英法打的那場大海戰,法、西聯軍不是被俘虜了十二條船麼?就在戰事結束的當晚,海上生起了大風暴,前後一連颳了四天,這十二條船,又沉了八條;英國人的船,在大風暴中,卻一條也沒有沉沒。”
慈禧點了點頭,說道:“英國人造的船,確實比法國人的好。”
微微嘆了口氣,說道:“英國境內遍生巨橡,這……唉,真叫得天獨厚了!”
關卓凡微笑說道:“回太后,這英國,初初的時候,境內的橡樹其實是很少的,造船用的橡木,大多是要從歐洲大陸進口的。”
慈禧頗為意外,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