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送”了他到樓下。
關卓凡上馬之後,不敢回頭,但感覺得到,御姐一直佇立階前,目送他出了行宮的庭院。
女人落在他背上的目光,似乎是有重量的。
*(未完待續。。)
第一七四章 鋼鐵大道不歸路
關卓凡和慈禧之間的關係,發生了質的變化;慈禧本人,又發生了哪些重大的變化呢?
關卓凡考諸於史,有這麼個看法:原時空的御姐,再怎麼能幹,說到底並沒有真正具備完整的“改革”意識。
這不是慈禧一個人的問題。
“改革”的前提,是真心實意的承認自己落後了,並且是全方位的落後。原時空,“同光中興”的數十年,清朝的統治階層,從中央到地方,人才輩出,但幾乎沒有人,肯真正戳破這層窗戶紙,不論是在臺面上,還是在私底下。甚至,靜夜獨處,以口問心之時,大約亦如是。
因此,就弄出了個“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個說法,最多是承認“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可是,尺再短,寸再長,尺不也比寸長嗎?
這個說法,是保守派能夠接受的極限,於是,改革派就只能在“寸有所長”上下功夫,顧不上自己“尺有所短”了。中國的近代化建設,就只能在新舊兩派的夾縫間,勉強蹣跚前進。
關卓凡並無意苛責前人。以中國體量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