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6部分

即將進入午門“內廣場”的時候,車子停了下來,護衛的禮兵左右分開,一名騎士縱馬而出,戎裝大氅,威風凜凜。眾人看時,毅勇忠誠多羅貝勒關卓凡是也。

這不是關卓凡第一次著洋軍裝在北京城內亮相。赴西北剿回,就是在家裡披掛齊整了一身洋軍裝,才認鐙上馬,踏上征程的。不過,在這種“國家大典”級別的場合中,關貝勒以洋軍裝亮相,卻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王公親貴、文武百官,都是眼前大大一亮。

關貝勒馳到那輛“豪車”之旁,勒馬企定。

卯正時分,午門城樓上的鐘鼓再一次敲響。

鐘停鼓歇之後,午門的正門緩緩開啟。靜鞭三響,皇帝奉兩宮皇太后鑾駕迤邐而出。

鳴贊官喊“跪”,文武百官“呼啦啦”一大片跪了下去——不過,不包括“外廣場”騎在馬上的關貝勒。

百官起身之後,輪到關卓凡了。他輕催坐騎,和馬車同時啟動,一車一騎,小跑著進入了“內廣場”。

場內,所有人的目光都隨著這一車一騎轉動。

距皇帝和兩宮鑾駕三丈左右的地方,一車一騎同時停了下來。關卓凡滾鞍下馬,踏上三步,利落地一掀大氅,單膝跪下,挺胸抬頭,右臂屈肘握拳平胸,朗聲說道:“毅勇忠誠多羅貝勒、軍機處行走、奉旨統帶敕命軒軍松江軍團臣關卓凡請駕!”

*

(這兩天情況特殊,時間實在過於緊張。今天更新既晚,字數又少,獅子汗顏。最遲後天,無論如何,恢復正常)

*

第五十四章 如中魔怔

之前的上諭,已說明此次“太后閱兵”,軒軍自“毅勇忠誠多羅貝勒臣關卓凡”以下,“甲冑在身”者,“以軍禮覲見”。可是除了軒軍,當時的清朝軍隊中,不但沒有近現代意義上的軍禮,甚至也談不上專門的軍禮。軍中同袍之間,武官文官之間,行的還是官場的庭參禮。至於臣子對君主,更加是不必說了。

軒軍內部所行,當然是近現代軍隊的標準禮儀。可午門之下,百官之前,拿這一套用諸皇帝和兩宮皇太后,未免過於駭人眼目。所謂步子太大,是要扯著蛋的,這種事,還是要一步一步地來,要有個適當的過渡。

這個“適當的過渡”,就是關卓凡現行的這種古軍禮。這種禮節,當時的舊軍隊中,也在一定範圍內使用著,這個場合拿來用用,既不必走回打千叩首的老路,也能夠為保守派人士接受。

關卓凡起身之後,皇帝和兩宮皇太后降輦,皇帝站到一邊,兩宮皇太后相對微微一福,表示就此分手,一個“東巡狩”,一個“守社稷”,各司其職。

關卓凡快步走到馬車前面,拉開了車門。

緊接著有人上來,擺好了腳踏。

聖母皇太后將手搭在長春宮總管太監李蓮英的胳膊上,緩步向車子走來,貼身侍女玉兒緊跟其後。

“氣死風燈”映照之下,關卓凡看見,御姐一對美麗的鳳眼中,熠熠生輝。

到了車子跟前,聖母皇太后有意無意,斜斜向關貝勒瞄了一眼。關貝勒昂首挺胸。四目相交,都看到了小小一團火焰,在對方的眼底跳躍。

李蓮英小心服侍,聖母皇太后從容拾步登車,在車子的後座坐定了。

哎呦。這個位子——

坐墊和靠背,都軟乎乎的,可人坐了上去,卻隱隱有股力道向上託著,身子並不會陷將下去。那種“欲拒還迎”的感覺,著實奇妙!

李蓮英退開。玉兒登車,坐在側邊的一張小皮杌子上,面對車門。

腳踏移開,關卓凡關上車門,轉身認鐙上馬。

名贊官高喊“起”。禮兵隊先導,關卓凡隨扈,馬車轔轔開動了。

除了母后皇太后,小皇帝打頭,王公親貴、文武百官,一律“跪送”。

午門城樓上,第三次鐘鼓大作。

“外廣場”的一千名軒軍近衛團騎兵,調轉馬頭。五騎一橫列,一隊又一隊,跟了上去。

“太后閱兵”終於成行了。

*

*

出了皇城。北京城熱鬧得跟過年一樣。

“太后閱兵”是“千古未之有也”的盛事,軒軍近衛團則幾乎已被口耳相傳成了天兵神將——軒軍近衛團扈從太后“出巡閱兵”,這個熱鬧,誰不要瞧?

天色尚未破曉,大清門至正陽門,正陽門至永定門。道路兩邊的人群,已是密密麻麻。順天府和步軍統領衙門傾巢出動。維持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