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內還有兩場大亂,一是捻亂,一是回亂。欲成就不世之功,須從這兩處著手。
曾國藩已經被派去主持剿捻,朝野都是是寄以厚望的。但左宗棠冷眼旁觀,卻認為曾國藩名位已足,心氣已衰,難成大功。捻亂短期之內怕是難以平定。
不過,這不代表這個活計會落到自己頭上。
因為軒軍就快回國,除非捻亂在軒軍回國前已經戡定,不然,軒軍一回國必會第一時間被派去剿捻。以軒軍的聲望、關卓凡的簾眷,自己是不可能和他競爭的。
而且,捻亂遲遲不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參剿各部事權不一、各自為戰,就是現下,南曾北僧也是互不相屬。而不論誰去剿捻,包括關卓凡,都不可能爬到僧王的頭上,因此,這也實在不是件什麼好差使。
平捻之後,自然就要平回。左宗棠要爭的,是平回亂。
他認為,有能力和自己競爭的,只有兩人,一個是關卓凡,一個是李鴻章。李鴻章他不擔心,因為平回這個活計太苦了,李鴻章功名利祿之士,絕對避而遠之。於是,就剩下一個關卓凡了。
軒軍初初打平捻亂,也需要休養生息,如果關左交好,關卓凡未必會有這個興趣來和自己搶這樁差使。
這個才是左宗棠向關卓凡“補賀新婚之喜”的最重要的目的。
而且,說不定到時候關卓凡還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
軒軍在美國連戰連捷,左宗棠亦深為震動。這支部隊戰力之強悍是不消說的,有無可能借一借力呢?
左季高一把鐵算盤,噼裡啪啦打得著實是響。
胡雪巖不肯叫趙景賢難堪,這是他心思細膩,與人為善,但說到底還是一種商人的想法。其實,趙瘸子的心眼兒那有那麼窄?
當時,浙江人在上海的首領是“許七大人”,他叫徐乃釗,做過江蘇巡撫的。許家是杭州望族,洪楊亂起,逃難到上海。許乃釗的兄長“許六大人”許乃晉,在吏部尚書的位子上致仕,因鬧髮匪不得南歸,滯留京中,算是浙江人在北京的“家長”。
許乃晉的長子許彭壽,和李鴻章是同年,這也罷了,“許六大人”“、許七大人”還有一位胞侄,和關卓凡大有淵源,就是許庚身。
因此上海的浙江鄉親,公推“許七大人”出頭,代全浙向趙撫臺致謝。
徐乃釗科名前輩,也是趙景賢在蘇撫這個位子上的“前輩”,趙景賢乃大開中門,放炮迎接,“硬進硬出”,十分禮遇。見了面,更是執後輩禮,一口一個“老前輩”而不名。
許乃釗向“竹翁”殷勤致謝,趙景賢卻道:“老前輩太客氣了。景賢不敢貪天之功為已有。軒帥去國之前,有兩句話交代。一句是‘楚軍的事情就是軒軍的事情’,一句是‘浙江的事情就是江蘇的事情’。景賢奉命行事而已。”
關卓凡有沒有說過這麼漂亮的兩句話不可考,但許乃釗當然寧信其有,於是再向關公致謝。
趙景賢微笑著說道:“浙江鄉親心意可感。老前輩面前,景賢冒昧,替軒帥說一句話:這件事,於公於私,都是應該的。”
這可就坐實了!還說扈太太沒出過氣力?
於是在上海的浙江鄉親議計,要紮紮實實謝一謝這位早已名動蘇浙的奇女子。
對於普通人來說,只是表達一份感激之情,但對於浙江計程車紳們,卻有著更深一層的考慮。
有道是“朝中有人好做官”,當時的軍機大臣裡面,不要說沒有浙江人,連正經南方人士都沒有。浙江一省,最接近中央機樞的,就是許庚身了。而許庚身的資歷有限,雖然在辛酉政變中有功,算是恭系的心腹,但說到要入軍機,浙江人包括許庚申自己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靠自身的能量暫時力有不逮,自然就想到“攀個螅�Χ�薄�
*(未完待續。。)
第七十六章 向海洋進軍
軒軍回國,關卓凡必獲大用,有扈太太這一層關係在裡邊,就是最好的一棵大樹,怎能不攀,如何不抱?
關鍵是敲磚釘腳,坐實他“浙江人的姑爺”這個身份,不怕他到時候好意思不照應浙江。
江南向來是朝廷財賦淵藪,待浙江緩過氣來,一定重新予取予求。接下來還要剿捻、平回,浙江的負擔只會愈來愈重,如果朝中有人,手指稍稍鬆開一點,浙江的日子就會好過許多。
有人見得更加深遠,如果主政浙江的是“軒系”的人物,而關卓凡位在機樞,到時候朝廷地方兩相得,才是一個最佳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