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卓凡一擺手,陣列前,一面大大的“關”字旗展了開來。
“跟著這面旗子,開拔!”
*(未完待續。。)
第十四章 入美第一戰
關卓凡的部署是:
他自已和副軍團長張勇帶馬隊和近衛團騎兵隊為第一梯隊;
第一師師官福瑞斯特帶洋一團、克字團為第二梯隊;
第二師師官白奇文帶洋二團、先字團為第三梯隊;
軍團長華爾帶其餘人馬為第四梯隊。
道路狹窄,時間緊迫,不可能二萬七千人一起行動,必須分批出發。
第一梯隊全部是騎兵,本來騎兵的長處是奔襲,而非強攻,關卓凡如此佈置其實是兵家大忌,但他要用騎兵的速度爭取時間,趕在托馬斯支援不住之前趕到戰場,所依仗的,只能是多少出其不意的效果,和這兩支部隊配備的火力——全部是斯潘塞連珠槍卡賓型號,馬隊兩千四百,近衛團五百,剛好把第一批二千九百支斯潘塞卡賓槍分完。
對第二梯隊的要求是最大強度的急行軍。這種強度的行軍下,哪怕是最強壯計程車兵,也會有累癱在半途的情形發生,但希望大部分按計劃趕到目的地,以期在第一梯隊攻擊不力的情況下及時投入,不使部隊潰敗或覆沒。
待到第三梯隊趕到,松江兵團大半並且是最具戰鬥力的部隊便已到場,應該有能力發動實質性的攻擊了。
待第四梯隊趕到,全軍即發動總攻,扭轉戰局。
當然,所謂扭轉戰局,最好的情況也只是救下托馬斯軍,保護敗退的昆布蘭軍團全身撤回查塔努加,以保住這隻部隊。進而保住查塔努加。以圖日後反攻。
城東的傳教士高地是丟定了的。增援部隊到來之前,敵攻我守的局面不可能改變。
所有的高階軍官都激烈反對關卓凡親自帶領第一梯隊,這是最危險、也幾乎肯定是傷亡最大的一批——天底下哪有讓主帥去第一個打衝鋒的?
但關卓凡對所有的苦諫都一律不納。
他是這支部隊的定海神針,他要確保,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火力打擊下,這支部隊不會崩潰。
即便全部戰死,傷口也必須開在身體的前面。
戰前祭旗,他做的那番慷慨激昂的講訓。許的那些賞恤,根本目的,擺在第一位的,還不是“打贏”,而是“不崩潰”。
還有,歷史發生的時候,我要在現場。
第一梯隊銜枚急進,到下午五點鐘左右,隱隱的槍炮聲傳了過來——已經接近戰場了。
這時探馬來報,前方發現一支數千人的敵軍。正向我軍移動。
關卓凡心裡一沉:軒軍已經被發現了,敵人的主將很會用兵!
北軍已大半潰退。但南軍在全力攻擊托馬斯的同時,沒有忘記照顧查塔努加方向。
“出其不意”已經不存在了,但是也有好處:這第一仗變成了遭遇戰,而非強攻了。
他吸了一口氣,輕輕撥出,然後傳令騎兵下馬。
這個時代的騎兵,本質上是騎馬步兵,馬匹本質上是步兵的快速移動的交通工具,那種兩撥騎兵絞在一起、掄著馬刀對砍的場面,其實是很少見的。
基本戰術是,達到戰場之後,四分之一計程車兵留下照看馬匹,四分之三計程車兵構築防線或發動攻擊。
關卓凡不用這麼保守,只暫時留下近衛團五百人,二千四百名馬隊士兵全部列隊,投入攻擊。
敵人已經出現在視野中了。
一隊一隊,排成橫列,踏步向前。
這個時候的美**隊,許多還在使用前裝槍,戰場上的隊形和“排隊槍斃”時代區別不是很大。事實上,即便後裝槍普遍裝備之後,散兵戰術也沒有馬上普及開來,散兵戰術的真正成熟要一直拖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
根本原因是散兵戰術對士兵的個人素質要求太高,這個素質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遠遠滯後於武器的發展。
因此,軒軍這邊,雖然已經裝備了後裝連發槍,佇列和正從遠處緩緩逼近的敵人區別也不大。
戰鼓響起,軒軍馬隊士兵開步向前。
關卓凡的心隨著鼓點,怦怦地跳了起來。
很快。雙方士兵都進入了對方的射程之中。
望遠鏡中,一排排灰色的人牆已經端起了槍。
關卓凡清清楚楚聽到了自己的心跳。
忽然,南軍陣列中,無數股白色的煙霧冒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