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裡面是綠色的制式毛衣,外邊是粗呢短上裝和羊毛長褲,最外邊再套上一件厚呢短大衣,擋風、禦寒、行動便捷,當時清軍那些五花八門、臃腫不堪的冬衣是沒有辦法比的。
另外,軒軍的制式冬裝還包括棉質軍帽、保暖手套、羊毛襪。
腳上是短筒皮靴,暫時冬夏不分。
這些裝裹,大部分中國當時都無法大規模生產,所以軒軍回國的時候,掃乾淨了聯邦政府的軍需倉庫,裝船的存貨,足敷數年之需。
回到這批“款式不拘”的棉衣上:為什麼“不可在壽光當地備辦”呢?
不知道,欽差大人沒說,抓緊時間辦就是了。
這批棉衣的用途,關卓凡另文通知了華爾和張勇。
確實不是給軒軍用的。那麼給誰用的呢?劉長佑絕對想不到的:給壽光當地的老百姓用。
軒軍從天津開拔之前,中央機樞指揮淮軍等各路剿捻官軍,按照關卓凡“略陳剿捻二三事”的方略行動,已頗見成效。
河南全境堅壁清野,各路官軍步步緊逼,捻軍在豫省沒打過幾個像樣的仗,卻終究立足不住,被迫東入魯境。
東捻入魯之後,山東各地也開始築圩立寨,捻子東突西奔,四處碰壁,終於不知不覺進入了關卓凡幾個月前設計好的“口袋”,蝟集在壽光以北的王胡城。
北有大海,西有黃河,南有沂蒙諸山,東南有彌水阻隔。
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