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再回任。非但如此,德興阿麵皮既已被剝得精光,走到哪裡都是個笑話,也就無法再出仕了。
這種懲罰,過於撤職充軍。因為撤職充軍,還有起復的可能。被關卓凡揍過的德興阿,後半輩子只好混吃等死。
足夠向敵人“立威”,對自己人交代了。
這麼做好還有另外一個好處。
這件事會在朝野引起極大的轟動,一定會有人目關卓凡為“跋扈”的。現陝西剿回大捷,加上關卓凡正“督辦五省軍務”,不會有人在這個點上自討沒趣。但時過境遷,難保不翻舊賬。那個時候,因為關、德的衝突完全不涉公事,彈劾關卓凡的人,只好說他“胡鬧”,無法說他“跋扈”。
有趣的是,引發衝突的呂氏,就像空氣,誰都知道在那兒,但誰都會當做看不見的。
因為一提呂氏,就無法迴避她的“原始身份”:洪楊“英王”陳玉成的妻子。
德興阿拿這個堵勝保和多隆阿的嘴;同樣,關卓凡從德興阿手裡把呂氏搶走,德興阿也只能吃這個啞巴虧。
日後即便有人彈劾關卓凡,就算拼了往死裡得罪關卓凡,也不能拿呂氏說事。原因很簡單:這個呂氏是逆犯的老婆,你今天才知道麼?以前為什麼不說啊?
所以,所有的人,都只好繼續地裝傻下去。
*(未完待續。。)
今天有急事,一更,抱歉
有一點急事趕著去辦,事出倉促,今天只能安排傍晚的一更,抱歉!(未完待續。。)
第十七章 軍民魚水情
陝西被兵已久,善後事務極其繁難。民政方面,關卓凡沒有時間精力插手;軍務方面,離開陝西前,關卓凡委了陶茂林負責西安以西部分,雷正綰負責西安以東部分。
德興阿部雖然駐紮山西,但初衷也是為防回匪東渡黃河而設,算是剿回部署的一部分,因此關卓凡蒲州之行帶了雷正綰過來,命他兼管德部,囑他將這支疲怠之師好好整頓一番,該清的清,該殺的殺。
軒軍陝西一行,叫雷正綰、陶茂林二將目眩神搖,二人都向關卓凡表達了投入麾下、為爵帥效死的意願。
有人主動投附當然是好事,雷正綰、陶茂林也是能員,但這些事情總得等剿平捻子再說,現在還談不上。
另外,軒軍體系已成,新的力量如何融入,關卓凡還沒有完全想好。比如軒軍的理念、戰法、訓練、器械,都不是雷正綰、陶茂林當下的見識可以企及的。這兩位總兵現在加入軒軍,短時間內,作用還比不上一個副團官。
軒軍自然還要進一步擴軍,但這個得步步為營,不能操之過急,特別要留意和將來的淮軍的裁撤,保持一個微妙的事實上的互動。
徵西軍團在蒲州分為兩部分,關卓凡、白齊文率第二團、炮兵團、騎兵團、近衛團、工兵營奔赴山東壽光,吳建瀛率第七團、第八團北上,負責拱衛京畿。
吳建瀛心知爵帥這個安排是心腹之寄了,非常激動,誓言效死。關卓凡也密密叮囑了很久。
吳建瀛帶的這支兵。駐地是豐臺大營。
京畿的防衛。皇帝身邊是御前大臣的責任;紫禁城裡邊是領侍衛內大臣的責任;北京城內是步軍統領衙門的責任;城外,主要是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責任。
此外,還有驍騎營、前鋒營、護軍營。不過,到了這個時候,這“御三營”早已經腐朽不堪,基本就是擺設了。
吳建瀛赴美之前,是從二品的副將銜,歸國後和大夥兒一起加一級。變成正二品的總兵銜;以拱衛京畿任重,特旨加一級為從一品的提督銜。
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原各有一個提督。因此吳建瀛部入駐豐臺大營,豐臺大營就出來了兩個提督。吳部名義上歸豐臺大營提督節制,但實際上兩個提督品級相當,各不相屬,同時“直屬中央”。
呂氏和珠兒主僕兩個,就坐了車子,和吳部一齊赴京。到了北京,如何安置她們兩個,關卓凡已經細細地交代妥當了。
從鳳翔返回西安的時候。關卓凡“諮文”負責備辦剿捻糧臺的直隸總督劉長佑,請他另外準備一萬五千套棉衣。“款式不拘”,限時送達前線。同時強調,不可在山東壽光當地備辦。
“諮”是平級之間使用的公文,關卓凡對劉長佑算是特別客氣,但時間上定得很死,沒有任何通融餘地。
大家都很奇怪,這批棉衣做什麼用呢?
不會是軒軍自用。
軒軍美式著裝,有自己的制式冬衣。軒軍的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