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9部分

有人說:好啊,他不幹戶部尚書,自然有人來幹!換個聽話的,這事兒不就成了嗎?

有人苦笑:閻丹初在戶部才幹了多久?他是關貝勒力保的人,幹了半年就不幹了,那不是打關貝勒的臉嗎?關貝勒未必肯“打倒昨日之我”吧!我看,閻老西兒如果倔到底,關貝勒也不見得拗得過他!

於是乎患得患失,這個晚上,許多人都沒有睡好覺。

第二天,大夥兒瞪大了眼睛,豎起了耳朵,全神貫注地留意養心殿方面的訊息。

偏偏閻敬銘這一“起”排得比較晚,一直到巳末了,才輪到閻敬銘“叫起”。

這一“起”又拖得特別的長,差不多過了半個時辰,關貝勒才帶著閻敬銘從養心殿東暖閣出來。

許多人整個上午都無心辦公,有人熬得難受,莫名其妙地吼了一嗓子,同僚怪而目之,只好說自己的腳突然抽筋了。

但好訊息終於傳了出來:閻敬銘表示,“恩覆在京員吏原俸,戶部承旨,勉力而為”。

歡聲鼎沸,普天同慶。

有人激動地眼淚都出來了。

當天下午,銀碗衚衕“顧問委員會”那兒,也傳出了訊息:關貝勒已為開建“京滬線”“畫行”了。

幾個反對修建鐵路的摺子,稀稀拉拉地遞了上來。

很快,一道上諭發了下來:王大臣、內閣、軍機、六部、翰詹科道,齊聚總理事務衙門會議。

會議的主要內容,事先已經預告了:鐵路。

*RS

第十九章 大會群臣

這叫“大會群臣”,洵盛事也。

關卓凡領班軍機之後,臣下上摺子,已經很少下發“交議”了;“大會群臣”這種事情,朝廷更加是許久沒有做過了。上一次,還是恭王獲遣,慈禧派了倭仁主持,準備“大會群臣”,議恭王的罪。但因為恭王用曹毓瑛之計,主動“躺倒挨捶”,會議到底也沒有開成。

為了“鐵路”而“大會群臣”,出於許多人的意料。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對鐵路的攻訐,已不成聲勢,按照關卓凡以前的做派,這種情況下,“上頭”先降旨批駁,然後明發上諭;或者連降旨批駁這道程式都省了,直接明發上諭,推行政策。這一次何以在大好形勢之下,“大會群臣”——這不是有點多此一舉,甚至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嗎?

會議的地點放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也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以前,這種大會議,一般都會放在內閣——不過,這次議的是鐵路,內閣的主人是班老頭子,“在內閣議洋務”,確實怪怪的。那麼,為什麼不在“顧問委員會”呢?“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當然適合會議洋務,可是,那裡是恭王的“地頭”啊。

有人說:哪來這麼多花花道道,“顧問委員會”我去過,那個地方,根本放不下這麼多人!

近午時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所在的東堂子衚衕,轎馬煊赫,儀從如雲,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裡裡外外,一片翎頂輝煌,到處都是打躬作揖請安道乏,喧聲鼎沸,沒完沒了。

自同治元年二月成立之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從來沒有這麼熱鬧過。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原址為咸豐初年的大學士賽尚阿的宅子,賽尚阿獲罪之後,搬出了這座府邸,總理衙門設立後接手改建,東半部做了同文館;西半部是總署辦公和接待外賓的場所,今兒的會議就在西邊開。

與會的“王大臣”,即身上有職分的近支親貴,除了恭王和關卓凡外,有醇王、睿王、伯王、鐘王。

還有四位,一位是禮親王世鐸,一位是怡親王載敦,一位是豫親王本格,一位是鄭親王承志。這四位,身上的所謂“職分”,只是一個“散秩大臣”的虛銜,連“內大臣”一類榮銜都還沒有巴結上。他們四個出席會議,純粹是作為本支的代表,來當人肉佈景板,會上是一個字也不會說的。

其中,世鐸二十歲,本格十九歲,都非常年輕;載敦和承志年紀稍大一點,但他們倆情形彷彿:原來的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祺祥政變”後被恭王殺掉,慈禧和恭王要在這兩族中,尋兩個老實人來繼承王爵,“鐵帽子”就這樣落到了載敦和承志的頭上。

在京的大學士,出席會議的是武英殿大學士朱鳳標和協辦大學士瑞常,文淵閣大學士倭仁請了病假。

倭仁的身體確有微恙,但沒到開不了會的程度。他對“鐵路”本能地反感,但又全然不知裡就,不知如何“下嘴”。倭仁講理學,最講究“誠心正意”,對自己不明白的事物,不好枉下評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