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是這項業務的負責人。
對於中國的郵政史,關卓凡沒有認真研究過,不甚了了。但他至少知道,新式郵政,還要在三四十年之後,才會在中國發端,現在這個時代,朝廷使用的仍然是流傳了幾千年的驛郵系統。新式郵政該怎麼辦,新舊之間有什麼異同,不能不向這個法國人來請教。
“關巡撫,其實你們大清帝國的驛站系統,也包括了郵政含義在內。”皮埃爾倒是不藏私,有什麼說什麼,“不過很遺憾,不論是你們中國的商人,還是我們外國的商人,都無法享受到這樣的便利。”
關卓凡心想,法國人說得不錯,歷朝歷代的朝廷,都有一個龐大的驛遞系統,然而向來只為朝廷服務,傳遞軍情政令,公文奏摺,不僅商人百姓無法享受,理論上說,就連各級官員的私信,也是不能用驛站來傳遞的。因此即使是在承平的日子,“家書抵萬金”之說亦不為虛——想給遠方的親人送一封信,只有交託遠行的親朋好友,或是熟識的行商客旅來帶去,如果能安然送到,則已經是一件謝天謝地的事情了。
“這就是我們法國的郵政與你們大清的郵政,最大的區別,也是現代郵政與古代郵政的最大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