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們排成進攻隊形,穿過炮擊形成的煙霧,踏步向前。
四百米,三百米……
隘口上始終沒有任何動靜。
王正起愈來愈緊張。按照操典的規定,進攻的時候,遇到敵人阻擊,要先由步槍隊進行火力壓制,壓制成功後,長毛隊和大刀隊再發起衝鋒。可是,敵人始終不冒頭,我總不能放空槍啊?
二百米,一百米……
王正起的汗水流了下來,這些教眾,居然這麼耐得住?
他止住了隊伍,下令:“上刺刀!”
嘩啦啦一大片響,雪亮的刺刀裝上了槍口。
隊伍繼續前進。
五十米……
他媽的,不管了!
王正起大吼一聲:“衝鋒!”然後揮舞指揮刀,第一個衝了上去。
*RS
第一二七章 血紅了眼睛
官軍發出了一片驚天動地的喊殺聲,怒濤般湧上了隘口。
然後,大夥兒就安靜了,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覷。
隘口上橫七豎八地躺了幾十具殘缺不全的屍體——一個喘氣的也沒有。
當然不是“團滅”,黃崖山不可能只放幾十號人在這裡防守,就是說,其餘的人,都跑掉了。
王正起頗有攥緊了手指、卻一拳打在棉花堆裡的感覺,不爽。
這一仗竟是炮兵從頭到尾包圓了的,和他們步兵似乎沒有什麼關係?
姚進修那一路情形彷彿,也是一輪大炮轟過去,教眾便做鳥獸散,步兵基本一槍未發,什麼長矛隊、大刀隊更加派不上用場。
這個結果其實並不稀奇。“老兵怕槍,新兵怕炮”,何況黃崖山教眾根本算不上“兵”。未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從未領教過近代火炮的威力,遭受突如其來的毀滅性打擊,不迅速崩潰是不可能的。
況且,主將已經先掛掉了。
諸隘口的佈防,黃崖山教眾把最主要的力量放在入山的兩個隘口上,這兩個隘口一失,後面的隘口,官軍沒有花什麼太大的力氣,就一個個地敲了下來。
大炮沒有得到繼續發言的機會。進山之後,山路崎嶇,火炮運動緩慢,前面的步兵等得不耐煩,幾排槍放過去,隘口上的教眾一輪死傷過後,發現只有官軍打自己,自己是打不著官軍的,也就一鬨而散了。
黃崖山險要的地形,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這固然是因為官軍火力強大,但也可看出,黃崖山上,根本沒有像樣的人才。只知道在目標明顯的隘口“佈防”,而沒有發揮熟悉地形的優勢,利用山石樹木的掩護,對官軍進行襲擾。就是說,只會打“陣地戰”,不會打“游擊戰”,在官軍絕對優勢的火力面前,最終成了一個又一個靶子。
當主攻部隊在山頂大寨下合圍的時候,官軍已經打了一整天的仗,拿下了所有的隘口,但竟然沒有一個陣亡的,只有幾十個傷號,大部分傷得不重,其中有的還不是戰鬥損傷,而是行軍的時候摔跤跌傷的。
閻敬銘親臨陣前,見山頂大寨地處懸崖陡壁,上山之路都是羊腸鳥道,極難攀援;大寨依山勢建成,十分險峻,真正是易守難攻。周邊地勢和“軍事顧問小組”所言,亦如出一轍,不由暗暗稱奇。
當下按照部署,一面派兵切斷山寨水源;一面暗中多遣斥候,窺探可以逼近大寨的山路;一面準備攀登寨牆用的鉤梯。
一面飛斥各軍:將黃崖山四面遠近大小各山口,概行設防堵截,派令各營各哨分兵扼守,務不放一名逆眾脫逃。
這時,泰安知府錫安,肥城知縣鄧馨,亦帶勇役民團趕到,協同官軍防守。
一面做著各種佈置,一面大力“勸降”。
閻敬銘把吳載勳調到行營,令他再繕寫諭函,勸張積中早日出山。吳函說“官軍未折一人,兄罪孽未深,此際出山投誠,尚不失亡羊補牢之義,撫憲當為兄乞命”,云云。
張積中覆函,說什麼“不逞之徒,劫令主盟,勢不能出”,意思是自己為教徒挾持,無可奈何。然後要求,“請暫將大兵撤出山外,俾得反覆陳辭,婉言解散”,意思是俺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是需要時間的。
最後聲稱,“若一面進攻,一面招納,則上憲不能示人以信,困獸猶鬥,兄又何辭能勸諭諸同人哉?”這就是赤裸裸的威脅了。
閻敬銘大怒:“要脅狂言!”
開始繞過張積中,做“群眾工作”。
山東行營出告示:“寨內居民自行投首,概不加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