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事,內容很快便在朝中悄悄流傳開來,不少有識之士,私下都對摺子裡那一段段擲地有聲的警句擊節讚賞,認為安德海的勢焰,已經頗有前明末年權閹的亂相。因此雖然摺子被留中,但朝中不滿安德海的一股潮流,已經輕易形成了。
這就是安德海所犯的大錯誤——他的行為,不止是得罪了關卓凡一個人,而是得罪了政府的整個官僚集團。
歷朝歷代,在大多數情形之下,文官集團對於宦官,都有著本能的厭惡和對抗之情,對於太監弄權,文官們更是有著近乎偏執的自我防衛心理,因為在他們看來,太監的這一行為,不僅侵奪了他們的權利,而且冒犯了他們的整體尊嚴。
關卓凡心想,這樣的集體意識,安德海是不會明白的。
他看了看在聽倭仁講書的小皇帝,正難受地在椅子上扭來扭去,心裡一笑。
對於關師傅的歸來,小皇帝表露出極大的熱情。也難怪,這些天裡只能見到古板的倭仁和同樣古板的徐桐,大約是把他憋壞了。
今天的功課的排序,做了一個臨時的調整,倭仁的“尚書”從第一段調到第四段,其他三位師傅的功課前調一段。這是因為,翰林院今天要分派今年的“稽查”,倭仁這個翰林院掌院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