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迫不得已,雙方都面臨嚴峻的糧食問題,要養活四萬餘人,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糧食,而齊郡鄉紳幾乎都逃進了城內,鄉村一片荒涼,夏糧未種,他們已無處劫掠。
合兵一處後,力量壯大,他們開始考慮劫掠縣城,只有劫掠縣城,才能有所收穫,養活他們四萬手下。
但在考慮具體方案時,兩人卻有了分歧,王薄主張從兵力薄弱的小縣城入手,大肆掠奪一番後回山,而孟讓卻想佔領大城池,割據一方,修內政,壯大實力,和隋王朝對抗。
兩人商量兩天皆沒有結果,這天一早,孟讓匆匆向議事大堂走來,孟讓年約三十五六歲,比王薄小了十歲,身材高大魁梧,他出身官宦家庭,父親曾是北齊的平原太守,北齊覆滅後便隱居在家,教兒子讀書習武。
二十歲時,孟讓長大成人,出門雲遊天下,後被人介紹,在齊郡郡衙做了主薄,這一做就是十年,雖身為小吏,卻心懷天下,這次隋帝伐高麗,導致山東盜賊蜂起,孟讓便認為機會到來,毅然舉兵造反。
隨著各地官府紛紛開倉賑災,民眾造反之心大減,孟讓這才意識到,他時機沒有掌握好,舉兵過早,但現在已無可奈何,他只能暫時跟隨更有聲望的王薄,等待機會。
“大哥,這麼早找我做什麼?”孟讓走進大堂便笑道。
他們計程車兵營房皆是結草廬為帳,而唯一一座磚石建築,便是一座山神廟,山神泥胎已經被清理出去,正殿便成了他們的議事大堂。
王薄嘆了口氣,“賢弟,有兩件事情要告訴你,第一件事,是我們的糧食只夠支援兩天了。”
孟讓愕然,“山腳下我們不是還有麥田嗎?”
王薄苦笑一聲道:“這就是我要告訴你的第二件事,張須陀率主力來圍剿我們,眼看要成熟的麥子都被他們收走了。”
“什麼!”
孟讓捏緊拳頭,恨得眼睛噴火,山腳的幾百畝麥田是他們辛苦種下,眼看要成熟,卻被張須陀毀了。
“大哥不是在歷城縣有探子嗎?怎麼沒有事先得到訊息?”
“張須陀是連夜出城,探子得到訊息時已經晚了。”
王薄慢慢咬牙道:“歷城縣一共只有四千五百郡兵,張須陀便帶了四千人來,那歷城縣必然空虛,不如我們反攻歷城縣,就算攻下不城池,但城外上萬畝麥子我們也可以全收了。”
“可是我擔心這是張須陀的誘兵之計。”
“你能肯定是他的計策嗎?”
孟讓搖了搖頭,“我只是擔心!”
王薄微微嘆息,“我也知道會有危險,但我們只有兩天糧食了,你說怎麼辦?”
。。。。。。。。。。
【求月票!推薦票!】
第二十九章 引蛇出洞
第二十九章引蛇出洞
郡衙內,一隊胥吏抱著最後一疊的帳本走進了側堂,平時空空的側堂內此時各種帳本、文》,
查帳進行了四天,漸漸接近尾聲,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任何問題,這恰恰也是楊元慶最擔心的事情。
這時,一名老御史拿著一份清單上前對楊元慶道:“使君,這是這最後的核查結果。”
楊元慶接過清單看了看,所有十二名御史都在上面簽了字,評價是上上,這是最好的一個評價。
“實物去抽查過嗎?”
“回稟使君,昨天去查過了,錢糧布帛都一一清點,完全和賬目一致,糧食誤差二十石,這是正常誤差。”
楊元慶看了一眼其他御史,核查已經結束,御史們都在忙碌地整理自己的記錄文書,每個人都要寫報告,最後由楊元慶匯總,連同每個人的報告一併報給聖上。
“好吧!最後的報告由你執筆,如果無誤,我就簽字上報。”
老御史點點頭,去寫報告了,楊元慶則走到賑災的文書前,拾起一本厚厚的賑災記錄,這是郡衙的賑災記錄,上面有每個賑災物件的詳細名字住址,還有手印,可以隨意抽查百餘人,核對具體受糧數額,這是比較嚴密的賑災記錄清冊。
楊元慶又拾起一本章丘縣的賑災記錄清冊,一看就不一樣了,只有一個人名,住址年齡都沒有,然後是歪歪扭扭地印滿了手印,大部分模糊不清,這種記錄清冊一看便知道有很大的操作餘地,明知道有問題,但也無從去核對。
楊元慶搖搖頭,張須陀本人是清白無誤,但他卻不能保證下面縣裡也和他一樣乾淨,他一招手,“大家都過來!”
十二名御史都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