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老的矛盾,推舉她的屬意之人,還有另一層意思。
太后要將李佑這個充滿矛盾的人物當做楔子狠狠砸在大臣中,繼續加大文臣之間的裂痕。
如果徐、彭二人今天真要表現出一種寧可便宜了勳戚,也堅決不讓給李佑的態度,看在別人眼裡又該怎麼想?這是公開表示內閣之間是分裂的,不要小看這種導向作用,世間永遠不缺少野心家,將會極大助長朝臣之間黨爭的風氣。
文官常被當做一個整體拿出來說,但事實上文官從來不是鐵板一塊的,面對同樣一件事的態度常常也是南轅北轍,不然在史上也不會屢屢出現黨爭。所謂文官集團,更多是籠統的學術名詞,而不是政治名詞。
文官確實具有共同的、整體的利益,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備胸懷全域性的品德和素質。原則與自我出現了矛盾時,原則不見得可以戰勝自我,其實這點就是政治家和政客的區別。
對徐、彭等大學士而言,之前沒什麼值得猶豫的,可以全力推舉開封府知府焦士美或者刑部員外郎申鶴齡中的一人,這是原則與自我的高度統一。但遇到眼下這個局面,是支援肉中刺李佑,還是推舉另外兩個勳戚陣營的候選人?
考慮完畢,徐嶽與彭春時對視一眼,合作多年的兩人頓時心意相通,有了決斷。兩害相權取其輕,還是要否掉李佑為上。
攘外必先安內,若讓李佑這個膽大妄為、無事生非、根本不適合的人佔據五城提督之位,擁有了在京城三十六坊進行偵緝審判的能力,對他們來說可能危害更大。
李佑不要緊,但李佑背後有許次輔。勳戚勢大,他們依舊是殿閣大學士,盯著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