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8部分

歲不到三十的總商興奮過了頭,對著李佑道:“李太守似乎少算了一個罷,七與十六相加乃是二十三,並非二十四之數。”

這…李佑發現自己一時鬼迷心竅算錯了。丟臉真是丟大了啊,人人都有這樣時候,怎的偏偏出現在此刻…

他心念急轉,同時輕笑幾聲,低頭看了看總商名冊,提筆將一個名字抹去,不屑道:“你這智商,還能當什麼總商?換下一個補上!”

當即另有個綱商興高采烈的衝上前,佔據了位置,他的票數就差一位,本來鬱悶的要死,孰料喜從天降,居然讓他頂替前面這人!

旁邊其他總商暗中搖頭,這小哥太年輕,別人都裝糊塗,你去作什麼聰明,自討苦吃!李太守明顯是故意留了一個位子自己用,說不定大家以後還得勻出點鹽引給這個位置上的新人,當官的不都是如此嗎?

於是李大人懲罰了不長眼的人後,在眾綱商預設下,稀裡糊塗的貪汙了一個總商名額。

之後便繼續交待:“二十四總商中,七大鉅商,不,八人為大總商,其餘十六人為普通總商,皆為公會管事,公會總管依舊何員外出任。凡有鹽業小事,可由八大總商商議,大事由二十四總商共議!這些條例,你們總商細細擬定後,報與本官一份。”

成功晉級為大總商的金百萬越聽越為女婿的手腕震驚,當初他慫恿自己去提議建鹽業公會,原來都是給今日打埋伏。

如果說昔日鹽業公會是眾綱商面臨不可預知危險時,為了抱團自保而自發組織的。那麼在今日悄然之間,女婿要將公會變為經朝廷或者官府認可的半官方行會組織。

經過李佑教導,金百萬得閒時仔細研究了上古與夏商周的事情。三百綱商本是一個鬆散總稱,就像上古先民各部落一般。各吃各的窩本,各有各的門路,可以因為同鄉關係互相幫忙但並不互相統屬。

無欲則剛是至理,有了**就有了弱點,有了**就可以被操縱,李佑所作的,其實就是為他們這些賺錢賺到沒追求的鹽商製造出了新的**。

現在先是被引誘成立了聯盟,又被順勢利導分出了等級和階層,有了等級和階層,自然就有了利益和鬥爭。

金百萬以古鑑今,甚至感覺自己看到了未來。這次爭奪總商位置,只怕僅僅是個開端,大家都笨手笨腳的,顯得不溫不火,放到史上類比只不過是首開紀錄的夏啟殺伯益。

那麼綱商漸漸習慣了爭奪之後呢?各總商難道不想讓自己手底下多幾個小商麼?到那時候,隔岸觀火、漁翁得利的受益人又是誰?

堯舜禹的先王之治崩盤後,受益人無非是夏啟商湯周武這些人而已。這次李佑的招數大概沒有還使完,受益人肯定就是他背後那個神秘人物。

又想起李佑若隱若現的皇家背景。金百萬心裡驚呼,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帝王術?

李佑也為自己的精密佈局而得意,成就感十足,心中謀劃到此算是完成了一半。

國朝鹽業是個從頭到尾的計劃經濟體制,從生產到銷售具有很強的指令性色彩,鹽商賺錢完全靠的綱鹽政策。所以鹽業的利益階層極端封閉,朝廷之外基本就是鹽運司加綱商。

利益重新分配只牽涉到相關這部分人,波及面極其狹窄,不會動盪整個社會和體制。只要上層動了決心改變現有機制,那順勢而下就是很簡單的。

就在今日選舉同時,有一支從南京而來的隊伍緩緩地駛入了揚州城,又給李大人的革新大業帶來了若干變數。

!#('(m)無彈窗閱讀'

四百一十五章 春遊驚變

二十四總商出籠之後,中午便在會館公道堂中辦了盛大酒宴狂歡一場。李大人與民同樂,喝了幾杯,便回衙署。

他剛坐定看了幾件公文,就有把守城門的官軍前來稟報:“今日有南京的辦鹽太監及其隨從入城。”shuhaige。

李佑聽了後沒有太在意。南京留守的大小、官吏軍士太監,每年用鹽四十萬斤,其中有些涉及到宗廟陵寢的,需求更是挑剔,所以有太監每年來一次揚州辦鹽並不稀奇。

他們是和鹽運司打交道來的,與地方沒什麼關係,李佑又自恃身份和名望,沒事更不會去主動拜訪太監。

話說南京距離揚州較近,水運又方便,鹽價極其便宜,大約只有漢口口岸批發價的一半,每斤不過一分銀子。

所以販運綱鹽去南京,利潤並不高,一般鹽商興趣並不大,何況官軍內監用鹽,仗勢給價更低,沒人願意去受這個氣。

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