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4部分

兩銀子幹看著拿不到,心裡頭癢癢死了。

待回到自家公房,見同房兩個書吏作埋頭苦寫狀,李佑坐下敲敲桌案道:“暫且停手,商議些事情。”

兩個書吏一人叫王忠一人叫袁明,聞言抬起頭來。

李佑詢問:“自前月來滴雨不下,眼見要有大旱。大老爺令我等籌備祈雨事宜,你們可知道過去慣例?我們蕭規曹隨,照章辦事。”

王忠袁明二人首先不約而同互看一眼,莫非李閒人失寵了?居然被交辦了這等吃力也不容易討好的苦差事。

而後王忠開口說:“這祈雨之事,依照我縣慣例,簡爾化之只是兩件急要,一為築臺祭祀,縣尊親自禱告上天;二為延請僧侶道徒,闢出法場誦經作法。”

袁明補充說:“所需銀兩花銷,少則數百多則上千,要先籌措好。”

“又是老天爺,又是和尚,又是道士的,過往究竟哪個神仙靈光?只拜一箇中用不中用?”李佑不敬神明的問道。

“這個…屬下不知。”

辦理任何事都得先要錢,李佑又去見陳知縣,口水橫飛陳述一番,只准了一百兩。陳大老爺心懷浩然之氣,看得見的只敬天地,看不見的只敬祖宗,本就不待見這些怪力亂神的事情,能批下一百兩自覺已經是很照顧李佑了。何況秋收未至,今年稅收的羨餘錢還沒上來,臨近秋收這兩三個月正是縣衙日用緊張時候。

李佑苦笑道:“大老爺!這一百兩隻夠修個土臺子擺些祭品儀器的。大老爺愛民之心,出場不用錢。但其他還有和尚道士們作法事的臺費呢,至少需幾十個,況且作法動輒歷時十天半月,花費不低。”

臺費?大約江南如此稱呼香火錢罷,陳知縣邊想邊道:“我縣是江南詩書禮教之鄉,還能沒有幾個慈悲法師憐憫世人麼!你且去尋訪些真正品德高潔的法師來。”

李佑退下又找工房的吳典史安排了修建祭臺的事情,說定了招工匠二十個、徵發民役若干,工期五日。李佑派王忠袁明拿鞭子輪流督工,務求按期完工。

接下來就是組織和尚道士作法事了,虛江縣大小寺廟宮觀加起來倒是有兩位數,李佑當然不會想著都拜訪到。他列了幾個有名的廟觀,心想若是談妥了便由他們自行組織同行,省心省力。

按習慣,這麼麻煩的事情當然是安排王、袁二人去。但那二人卻推辭道:“我二人身份卑微,去請高僧怕被認為輕視不敬。就算不是縣裡官員去,至少也得典史去請。所以這項差事我們萬萬接不了。”

說的也有道理,李佑定了官船,決定自己明日跑一跑此事。

再說另一頭的事,朱家集民戶朱知禮狀告嚴府,算得上近日虛江縣不大不小的一個新聞。嚴家父子覺得事情蹊蹺,找來當時隨孫管事去朱家集的莊丁詢問,但事情仍是不清不楚,一團迷霧一般,那關鍵人物孫管事也失蹤不見,不知去向。

但這樁案子的審理,被天意打斷了。原來是因為近兩個月無雨大旱,知府為了祈雨下的五條禁令之一是暫緩刑名斷獄,如此朱知禮告嚴府的案子就後延了。

李佑父親聽到此事,不禁閉目嘆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乎!”手中依然握著三國志通俗演義一卷。

本來到了審案之日,只要依照他非常專業老到的經驗,將孫管事屍體給嚴府栽一個好贓,指認嚴府殺人滅口,嚴家父子有一百張嘴也難說清。恰好知縣也厭煩了嚴家,那父子倆打不死也要脫層皮。

但如今盛夏季節,等到祈完雨,屍體爛成渣渣,黃花菜都涼了。

――――――――――――――――――――――――

水終於注完了,這幾章別提寫的多難受了。

以後可以大膽要各種好看的數字程式碼了!

第三十七章 惟是袈裟披最貪

這天結束了難得忙碌的一日公事,李佑疲憊的回到住所。見堂屋桌子擱著一柄扇子,李佑拿起來細細觀摩,卻是精刻美人像的象牙扇骨,上好的白綾扇面,開啟便有異香撲鼻。又見那扇面畫有美人鞦韆圖,栩栩生動的很,看署名卻是仇十洲作品。

畫多半是假的罷,但扇子握在手裡李佑只覺溫潤適宜,開合幾次賞玩愛不釋手。心道自己在縣內算是半個名士了,手裡也正缺這一把傢什,以前怎麼沒有想到呢?

小竹稟報說:“老爺,這是白日裡那位孫相公送來的,道是賠禮。”

李佑本以為這是金寶兒放在這裡的,家裡也就她可能擁有這樣的東西,誰知卻是孫幫閒送來的禮物。撫摸著扇子李佑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