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1部分

話可真多,想了想還是答道:“只准三品以下其他朝臣就宰輔九卿所發過的文章議論,不準另起話題。這樣既給所有朝臣言路,又不至於散亂無章。將院判還有什麼疑惑之處麼?”

其實李佑是將真理報辦成了一種類似於二十一世紀網路部落格的報紙,宰輔九卿等自然就類似於開了博的,想說什麼說什麼,把持住話語權,而其他人則受了限制只能在博文下評論。

他這種做法,也是有意與明理報區分開,在輿論上發揮出不同的功效。同時又和宰輔九卿形成利益均沾,扶持真理報的發展,在朝廷裡說了算的畢竟還是這些大佬。

將院判沉思片刻,又問起別的,“戶部今年只撥給真理報一千兩,以眼下的做法,這些銀子遠不足用,當務之急還要避免虧空國庫,李院使須得上心。”

李佑上上下下打量一番,“本院三廳中,將院判去管司務廳好了,免得過於勞心勞神!”

各個衙門都設有司務廳,主要負責兩項任務,一是後勤打雜二是公文往來。司務廳在衙門裡屬於雜官,不屬於核心業務。李佑打發將院判去管司務廳,顯然是表達不滿和變相排斥了。

李院使覺得將院判作為初來乍到的新人,表現未免太過於積極了,虧空事情不是瞎子都看得見,用得著他刻意提醒麼?所以需要給將院使一個下馬威,讓他徹底搞清楚文宣院裡是誰的天下。

在將院判錯愕不已的目光中,李佑起身甩袖退出了花廳,直接上堂視事。其實關於真理報未來的發展問題,他早就成竹在胸了,只不過一直時機不到而已,但如今也差不多了。

李院使思謀已定,便奮筆疾書開始寫奏本:“真理報既號為朝廷之官報,亦是朝廷之喉舌,則為天下官員所必讀也,故斗膽奏請朝廷下詔,令天下所有衙門、學校均要訂閱真理報,以收喉舌之效。至於如何發行,宜由文宣院辦理,不須朝廷另外費心也。”

李佑這招,也是學的上輩子經驗。既然是官報,不搞點攤派發行,那就白沾了一個官字。石祭酒當初辦真理報,虧本到辦不下去,就是吃虧在太老實,思路不開放,想不到借用朝廷東風去攤派訂閱。只要朝廷下令各衙門必須訂閱,那最起碼收回本錢輕輕鬆鬆,價格定的高一些也不成問題。

至於要問內閣同意不同意,李佑實在想不出內閣有什麼不同意的理由。六個大學士的專欄都在報紙上,若有足夠理由可以強行推廣到全國所有衙門、學校,他們能不樂意麼。文人立言不就是要給別人看麼,當然讀者越多越好。

這也是李佑為什麼要給閣老建專欄的原因,大樹底下好乘涼,絕對是雙贏效果。

至於再問衙門裡官員有沒有興趣看這個真理報,據李佑分析是很有興趣的。這年頭又沒有別的媒介渠道,有個定期發行的報紙大篇幅刊載各種高官的言論和動態,對於還想上升的各級官員而言也是極好的研究素材,再不濟也是個官場上的談資話題。

這裡面的機會,就是真理報的生存空間,與明理報截然不同的模式。天下一千個縣,三四百個州府,再加上學校,只這部分就有三千個衙門;此外還有駐紮於各地的守道、巡道、稅課局、河泊所等衙門,以及京師各門,至少可以湊出五千個衙門。

以平均每個衙門三份,那就是一萬五千份發行數目。若每份真理報定為一分銀子的宰人價格,那麼每期收入就是一百五十兩,即使扣去潤筆費用,怎麼看也是賺的。

當然最大的問題是,大明疆域廣闊,怎麼將真理報運送到全國各省各府各縣?靠驛站已經有點不堪重負了,估計承擔不起傳送幾萬份報紙的任務。(未完待續)

六百三十三章 茶棚閒談

國子監辦報廳改組為文宣院後的首期真理報上,除了首頁仍舊是邸報摘抄外,後面十五個專欄齊齊亮相,六個大學士和九卿一個不少。

這種情況下,誰要是不上真理報,大概很快就有關於某某人失去權柄的流言泛起。其實流言不可怕,就怕被蠢貨相信。

可惜版面有限,每個專欄的撰文都不超過五百字。像上幾期那樣,盧閣老一人獨佔一頁版面的盛況估計很難在出現了,這也讓盧老大人鬆了口氣,總是那樣也太出風頭了,不是他的風格。

至於其他幾位閣老,看到真理報上出現了自己的專欄後,心裡居然有點興奮。至於飽經世故的老大人們而言,能叫他們興奮的事情真不多了,這種心理是很難解釋的。

天子有起居注,被李佑定為逢單日出版的真理報上面的這個專欄,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他們的“起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