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4部分

本來是沒有最後一句的,但是海公公看過後,提筆加上了“待洪水消退後再回歸本鄉”這句。

朝廷欽差李大人下令要決堤洩洪了!整個泗州城頓時熱鬧起來了,是的,僅僅是熱鬧,而不是恐慌。

這完全出乎李佑預料,他本以為要引發一片大混亂,就像上輩子災難片裡看到的逃難鏡頭一樣。

而且他還準備了洋洋灑灑數千字的發言稿,收買了俞家村幾十個壯丁護身,並想著若是遭到本地人聚眾抗議時如何化解。另外策劃了逃生路線,如果被圍攻就跑到河對面祖陵那邊去。

孰料泗州百姓面對洪災忙而不亂,也沒功夫來找李大人這個罪魁禍首抗議,他的準備工作全白費了。

這些百姓只是低頭抓緊時間收拾家當,揹著鍋碗米袋細軟箱籠孩子,有車的上車有船的上船,沒車沒船的走路,一家一族的成群結夥向東而去。

幸虧盱眙高地距離泗州城不過十里,逃命也不用太累,不然兩天就想疏散百姓很困難。

對於李郎君的疑惑,同樣揹著包裹隨時準備跑路的俞娘子解釋道:“一百多年來,我們泗州都是這樣過的,為躲避洪水逃難習以為常了。”

難怪海公公要在告示末尾添上那一句,就是為了順著民情安撫民心。

點過數後,其實久在江南的李佑很難想象,堂堂一個州城,城中加上附近廂裡,百姓才不過數千戶,三萬口不到。這就是百年來淮河與洪澤湖對泗州的創傷。

不過也好,人數少點麻煩也少,兩三萬人附近各縣還接濟的起。真要到了軍民數十萬規模,救濟不了時那就麻煩大了。每到這個時候,揭竿而起就是一種很常見的手段。

“我們俞家村也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