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0部分

聽高運同說完,羅參政默默盤算。禍水東引麼?將楊撫臺的壓力指向李佑?聽起來是個很不錯的主意。

鹽、府兩家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三個月前他們聯合彈劾李佑就是一次很成功的合作。是的,至少過程很成功…

高同知慢慢飲茶解渴,等待羅參政的答覆,他相信,羅參政不會有第二種選擇的。獨木不成林,鹽運司如果與參政聯手,話語權效果絕對不止增大一倍。

楊撫臺必定會收拾掉李佑,但李佑的後臺們也不會讓楊撫臺好過,這才是他們可以從中取利的地方。如果兩邊能同歸於盡,那就最好不過了。

思慮半晌,羅參政張口要說話時,鹽運司的屬吏忽然衝進來對高運同道:“運使大老爺叫高大人即刻回署!”

高運同疑惑道:“什麼情況?本官出來之前,並未見得有要緊事。”

屬吏也顧不得保密不保密,急忙答道:“聽傳話人說,那李佑之前曾上疏過朝廷,如今朝廷將奏疏轉給運司,剛剛收到的!運使叫高大人迅速回轉商議!”

聽見“李佑”兩個字,高運同隱隱不安,“他上的什麼奏疏?”

“聽說李大人的奏疏題為《切陳兩淮鹽法弊規一百零八條疏》。”

羅參政臉色古怪,任師爺忍俊不禁,實在憋不住低頭輕輕笑了幾聲。這本奏章的題目真的很驚悚,極其引人注目…

不錯,鹽業有弊端這不奇怪,天下之事哪個沒有弊端?御史言官天天上奏本就是找弊端的,但有一說一,最多列個七條八條十幾條。

赫然出現一百零八條字樣,就有點誇張到成為諷刺了。觀者無不感嘆,這是怎樣翻箱倒櫃的精神,才能湊齊這雞零狗碎一百零八條啊。

估計李大人的目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罷,拉風到萬眾矚目就可以了。放在二十一世紀,李佑百分之百會被人罵成標題黨的。

高運同本能的拍案而起,怒氣衝衝向外行去,一時想不到李佑這時候上奏疏罵鹽政是什麼意思。卻聽見身後任師爺對羅參政道:“李大人此舉,必也是禍水東引也!”

站在門檻處,高大人稍稍愣了愣,李佑的目的還真極有可能是如此啊。

他們想將李佑推出去承擔楊撫臺的壓力,那李佑此舉莫非又是要牽引楊撫臺將目光放在鹽運司?算算日期,這個混賬居然在春節假期時就搶先一步上了奏疏!

朝廷每天不知收到多少口水奏章,除非非常鮮明的,大多默默無聞淹沒在官僚程式中。而李佑這次唯恐被朝廷忽略,在奏疏上搞出個聳人聽聞的一百零八條為題目,朝廷不關注都不行了,無論核實還是清查,總要有所表示。

高運同猜測,李佑下一步,不會要向朝廷奏請讓楊撫臺兼職巡理鹽法罷?那樣鹽運司就直接與撫臺對頂上了。

……'(m)無彈窗閱讀'

四百零二章 東坡殘碑

shuhaige。

論起國朝官員上疏言事,對御史言官而言,那是天經地義的本職工作,風聞言事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也是可以的。

但對於其他官員,則存在有無形的規矩。這種規矩就像大多數官場規矩一樣,並不存在於紙面上,但又確確實實約束著官員的舉動。

一般官員,上疏言事大率不超出三種範圍,一是與自家工作有關聯的,二是朝野議論紛紛的熱點大事,三是朝廷明發徵求建言獻策的。如果超出了這個範圍去上疏言事,就顯得特立獨行了,後果比較難測。

當然萬事有例外,高官和名臣言事不大受這個規矩約束。高官如九卿、詞林這類,自然有資格隨意指手畫腳,不然上殿議事只能一言不發了。另外還有一些名臣,雖然未見得官高爵顯,但聲隆望重,朝廷上下也就預設了他的話語權。

李佑作為景和朝至今為止唯一的廷杖成就獲得者,仗義執言四個字的形象代言人,在言事方面自然是擁有特權的那部分人。或者說,這種特權也是他在一場一場的口水戰中拼出來的。

所以他才敢上疏談論與他沒什麼關係的鹽事,別人也不會為此大驚小怪並覺得他不務正業、故意出風頭。

如果有誰對此不服氣,那麼請先去送一個閣老家公子進大牢,再去指責一下太后的親兄弟違法犯罪,最後將當朝首輔戰到無可奈何疑似吐血身亡,逼得太后當廷落淚,最後還能基本毫髮無傷的,那麼恭喜你,你也將成為特權人士了。

閒話不提,卻說高運同得知了李佑上疏抨擊鹽務的訊息,立即匆匆離開了府衙,顧不得再繼續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