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1部分

元旦大朝,對李大人簡而言之,一樣累人。但後面還不能歇著,該拜年了。

京師官場的拜年風氣,那是與任何地方都不太一樣的,因為沒有任何地方的官員數量比得上京師。

李大人早早就分好了工。關係比較密切的官員大佬,盧尚書許尚書趙總憲朱部郎曹郎中秦舍人林駙馬以及四大老這類的,他親自上投貼,至於人家見不見另說。

張三的任務是揹著一兜名刺,在官員住宅集中的地方望én投帖,今天在西城,明天去東城,借用李大人上輩的術語叫做“掃街”。

韓宗的任務是在家裡準備好筆墨麻袋,接收別人投來的拜年名刺,同時做好登記。

不止李佑,官場上很多人都是這樣的。京師官員何止數千,真要拜年誰能拜的過來?全都是早早準備好名刺或者也叫名帖,到了拜年時僕役四出掃街,看見有頭有臉的大én就扔一張過去。

漫天飛舞的名帖就好像上輩的拜年簡訊,有些道理和人xin真是古今相通,李佑感到好笑的感慨道。

盧尚書家én口的官員真多啊,許尚書家én口的官員多啊,趙總憲家én口的官員也很多啊…到自家én口的人也不少啊,不過都是僕役之流,名帖倒是收了一麻袋。

正月初七,景和天首次親自進行郊祭,合祀天地。李大人又很不幸的作為si班官隨扈。

這比大朝會累人,文官武官內監si衛儀仗鹵簿等大隊人馬浩浩dàndàn,綿延數里。強打jin神從凌晨折騰到晚上,頂著風從宮中折騰到南郊,再從南郊天壇折騰回宮中。

在皇極殿裡慶成宴上,李大人捧著象徵皇恩但已經冷冰冰的飯食,簡直苦不堪言,難以下嚥。心裡再次考量起京官與地方官的利和弊。

說起來今天李大人還是立下了大功的。在漫長冗雜的過程中,半路上少年天也忍不了,一發小脾氣就要回宮,驚得一干大臣攔在輦轂之下苦苦諫君,僵持在那裡。

李大人這南方人長時間在戶外,被凍得腦不清醒,仗著近期經常天顏咫尺已經和皇上un了個臉熟,一時衝動趴在鑾輿邊上小聲對天諫道:“陛下生活就像小娘被**,反抗不了就閉上眼睛享受罷。”

景和天目光奇異的把李大人看了又看,他第一次從大臣嘴裡聽到如此荒誕不經的話,可是細想也不是沒有道理。心有慼慼的點點頭,愁眉苦臉的繼續前行。

負責典禮的禮部員外郎朱放鶴在冷風中擦擦熱汗,悄悄對李佑道謝:“多謝你了,但下次不要那樣君前失儀比較好。”又詢問道:“對了,你對陛下說了些什麼?”

兩次大朝和一次郊祭,總算都熬了過去,轉眼又到元宵節。東華én外的燈市,那是必須要看的。

再過了元宵,朝廷上下都該收心上工了。但是在悠悠的太平歲月裡,目前又沒有災害戰làn這類大事,上班何必如此著急。

二十一日,李中書回到內辦公,但他心思尚未完全從假期中恢復過來。瞥了瞥公案上零零星星的幾本奏章,看來別的衙én也都沒有完全恢復運轉,不然不會只有這麼幾份奏疏。

李佑打了個哈欠,又發了片刻呆,追思一下昨天那個舒適的懶覺。慢慢拿起案上奏疏,開始登入分發。

不過在看清了題目之後,李大人鬆弛的身軀打了個哆嗦,又緊緊繃直了。這本奏章題目是《請行京察疏》,作者是朝廷中著名白金大神吏部尚書許天官。

終於要開始了…李佑略帶幾分緊張的開啟細覽——

“景和以來,雖賴慈聖宮勵jin圖治,然天下承平日久,懶惰懈怠之風遍佈朝內,政務遲滯屢禁不絕。近歲國家固然無事不彰,一旦有變易生積重難返之患。臣不敢不居安思危,以為必經重振綱紀、刷吏治。”

李佑嘴裡反覆唸了幾句“重振綱紀、刷吏治”,這就是許天官的口號?

京察六年一次,由吏部尚書和左都御史聯合主持。這是對京師官場進行的全盤大考察,特點是不表功只找茬,並定下了名目條例詳細對照。

其實國朝大部分時間裡京察不會太認真,大臣體面總是要給的。但京察如果認真起來殺傷力極大,許多歷史經驗表明,一次ji烈的京察往往是朝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明真相的人或許以為現在年頭到了,許尚書出來走個過場。但被打上了許尚書烙印並被許尚書送進內的李佑,又經過兵部盧尚書的提醒,當然對許天官的心思有所瞭解。

安穩幾天,又到多事的時候了嗎?。。。'(m)無彈窗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