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他們上山砍樹,自己做了輛結實的馬車,拉到城裡去賣,就連郭燕說的碼頭他們也給修了出來,聽說郭燕要賣網,回頭還要養魚,其中一個又介紹了一個他原來認識的水鄉人來,這下,連船都做了出來,郭燕的網箱養魚也折騰了起來。

看到那大面積的沙地長的都是草,覺得荒廢了可惜,就讓趙氏她們摟爛樹葉子,他們拉了,漚到那貧瘠的沙土地裡,說是來年就可以種西瓜賣錢。

因為這對吳家父子,郭燕的心一下子就輕鬆了,日子也過的順心順意起來,眨眼間就進入了冬季,眼看要過年了,山中氣候冷,早早的就燒起了火坑,郭燕一家四口也住到了西屋的火炕上,倒是比那木頭床睡的還舒服。

那條河果然耐不住嚴寒,凍上了冰層,孩子們也多了個玩耍的去處,就連錢元脩也起了興致,說要砸開冰層,釣魚吃。

郭燕想起了她的網箱養魚,不知道當初他們淘挖的深度夠不夠,那魚會不會凍死。

郭燕最初說要把網箱放到河中央,可那後來請的王項卻說,萬一上游流下來枯枝爛木頭,或者到了夏天,雨季高發期,這養在河中央的網箱就不安全了。

他建議郭燕,把河邊的淤泥淘深些,用石頭壘結實些,周圍用木頭圈起來,把網箱放在中間,這樣,就安全了,可這樣也有弊病,不僅每天要專門給魚弄餌料吃,那深度總是比河中間要淺許多,只怕溫度也不夠,不知道會不會把魚給凍死。

聽到錢元脩說要抓魚,郭燕就讓他在網箱上砸了個洞,檢視一番。

魚一抓出來,把那王項都嚇了一跳,才幾個月時間,原本放進去大小不一,瘦削乾巴的野魚,都長的膘肥體重,頭大身圓,大的不止五六斤,二三斤夠上餐桌的比比皆是。而且裡面有許多半大不小的魚,也不知道是大魚繁殖還是充足的食物引來的野魚,和大魚混雜在一起,一個魚兜子下去,大魚小魚滿滿的。

這幾個原來以為郭燕不過是玩鬧尋樂子的人,看郭燕的眼神不禁就變成了崇拜。

郭燕笑的無比甜美,原本這些四處遊弋的東西,被這樣圈著養,每天小魚小蝦水草什麼的吃飽喝足的少運動,怎麼不長肉?

正好趕到年尾,這魚可以賣個好價錢,眾人就商量要運到城裡去賣,只是大冬天的,滴水成冰,怎麼運輸成了個大問題。

還是郭燕想招,把魚連水一起,裝在木桶裡,不斷的往裡面加熱水,保持水溫。

吳仁父子和王項都是勞動人民出身,見多識廣,也能融會貫通,他們保留郭燕的提議,兩天時間做了個個水箱式的馬車,木桶和車底做成夾層的樣式,可以放爐子把空氣升溫,木桶上面一般是固定的蓋板,另一半卻是活動可拆卸的,這樣即方便運輸,不怕把魚凍死,到了集市,把頂上的半個木蓋板掀了,就可以撈魚叫賣。

中國人素來有過年吃魚,圖個年年有餘的吉利。雖然都是河裡的常見品種,可架不住正好是年節,即使是窮苦人家,也會忍疼買上一條,三十晚上吃。

第二十六章

大戶人家都有專門的莊子池塘養魚,卻多是死水,餌料投放也不一定充足,一條魚養個三年五載的才長這麼大也不稀罕,郭燕先是從河裡撈魚,然後短短几個月催肥長成的,魚肉的鮮嫩程度自然跟不上,等後來買回去吃了的人發現,雖然是河塘常見的品種,這魚卻肉嫩味鮮,口感要比一般的魚要好的多,吃慣了好東西的人嘴刁,有了稍微的區別,就願意花銀子賣更好的。

這就造成了一些大戶人家捨棄自己家養供應的魚,轉而賣郭燕的魚的景象。

有這些有錢人炒作,價錢就抬了上去,而他們這些人家只要好吃,並不怕價錢貴,宴請賓客什麼的需要的量也多,就有人家乾脆就成車成車的跟郭燕定貨,連在市場叫賣都省了,還會額外的多得些賞錢。

好在當初郭燕心狠,那幾個人也實惠,沿著河岸一共放了十幾個網箱,並不愁沒魚可賣,郭燕自然不會放過掙錢的機會,就讓他們把夠份量的魚都撈了,賣錢去。

郭燕自然是知道錢能生錢的道理,尤其是手裡還有這麼多實用的人才,要是把銀子壓在手中,實在是白糟蹋了。

尤其是現在玻璃並不是什麼稀罕物件,她想到來年要種的西瓜,專門讓人賣回來了玻璃,建造了一個溫棚,準備育西瓜苗,而且,自從有了這個玻璃溫棚,一年四季,家裡不分主僕,都能夠吃到青菜,此舉不僅省了賣蔬菜的銀子,還得到了趙氏,吳仁他們的一致感激。

自從三百年前有了玻璃,有錢人家都有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