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5部分

為了能夠打好旨在開闢第二戰場的這一場大規模登陸作戰,以美英為首的盟軍,不僅在英國集結了數量驚人的龐大軍隊,同時,在正式發起進攻之前。還對整個戰役的發起做了周密而詳盡的規劃。

其實,早在一九四二年的時候,以英國為首、有加拿大軍隊參加地一次試探性登陸戰,就曾經在法國西部海岸發生過,那次的登陸戰所選擇的地點是迪耶普。在為期僅一天的嘗試性登陸作戰中,盟軍傷亡六千餘人。結果除了明白在法國沿岸登陸並不容易之外,就一無所獲了。

現在,舊事重提。而且開闢第二戰場的行動已經正式提上日程,在這種情況下,對於美英的主要戰場指揮官來說,集結龐大地軍力只是第一步,其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選擇一個最佳的登陸地點,從而將整場戰役鋪開來打。

同楚思南對橫渡日本海峽地戰役思考相同,盟軍的主要指揮官們認為,在選擇登陸場的時候,首先必須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登陸場要在己方空軍的作戰半徑之內,從而在登陸的時候,能夠讓自己的渡海作戰部隊享受到空軍火力的支援;第二,登陸場到英國本土的航程要儘可能的短,從而,使渡海作戰部隊能夠儘可能避免海上損失;第三,登陸場要臨近大型的港口,從而能夠讓登陸部隊在成功搶灘之後,用盡可能短的時間將戰場鋪開,否則的話,前方登陸部隊擁擠成團,後續部隊根本就無法儘快跟上。

按照這三個條件,盟軍的指揮官們首先在法國西部沿海地域,挑選出了三個可能的登陸點:康坦丁半島、加萊以及諾曼底。此後經過比對,地域狹小、不利於大兵團鋪開陣線的康坦丁半島首先被否決。此後,針對加萊以及諾曼底這兩個選擇,盟軍的指揮官們著實費了一番腦子。要知道加萊是法國西部沿海地區,距離英國本土最近的一個地方,而且同諾曼底相比,也最考慮德法邊境。但是,德國人顯然也知道這一點,因此,在加萊地區,德軍的防禦工事異常堅固,他們所吹噓的“大西洋壁壘”中,最為堅固完備的地段,就處在加萊一線地區。除此之外,在加萊地區左近,也沒有大型的海港、其內陸交通不便利,這顯然不利於大規模部隊的快速展開以及向內陸縱深推進。而反觀諾曼底,它雖然距離英國本土較遠,但是德軍在這一帶地區的防禦卻較為脆弱,而且諾曼底地區的地勢開闊,又臨近法國北部第一大海港瑟堡,因此選擇它作為主要登陸地點,顯然最為合適。

就這樣,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諾曼底登陸大作戰”基本具備了戰役計劃的雛形,其隨後的工作,便是全盤推演整場戰役具體細節問題了。

在經過了一方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之後,五月二日,就在崔可夫奉命接任遠東戰區總指揮官的時候,英吉利海峽上的一聲炮響,撕裂了長期以來沉寂一片的歐洲西線戰場,隨即,在震耳欲聾的嗡鳴聲中,數以千計的盟軍戰機劃過海峽上空,如同令人驚駭的蝗蟲一般,黑壓壓的逼向法國西部沿海的德軍海岸陣地。與此同時,數以千計的艦船,衝出英國東部各個海港,徑直撲向諾曼底地區的五個預定登陸場。

一方是志在奪取橋頭堡,以揮軍東進的強勢進攻者,一方是雖然佔據弱勢。但是卻憑依堅固工事,毫不屈服地防禦者,於是,在那炮火硝煙中,兩個毫不退縮的鐵拳,重重的撞擊在一起,氣宇昂揚中,猩紅的鮮血四濺飛射,頃刻間浸染了綿延數十公里、方圓達數公里之闊的喧囂洋麵。

猶他、黃金、朱諾、寶劍、奧馬哈,隸屬諾曼底的五大海灘上。美國、英國、自由法國、加拿大等二十餘個國家計程車兵,乘坐著各式各樣的登陸艦艇。甚至是堪稱簡陋的衝鋒舟,冒著對面海岸上德軍瘋狂嘶吼的火力網。亡命一般地衝上海灘。

在五個登陸點中,奧馬哈海灘的登陸作戰,無疑是最為慘烈、最為血腥地。在這裡,執行搶灘任務的,是美軍第一步兵師以及英軍第三十九、第四十五步兵旅,而在他們地對面,則是佈滿地雷的海灘、高達三十公尺的峭壁懸崖。在那懸崖之上,經過數年戰火洗禮、作戰經驗豐富的德軍第三五二步兵師嚴陣以待。

戰鬥在美軍艦載重炮的火力壓制下打響,當德軍的海岸重炮實施還擊的時候,第一批搶灘地二十九艘登陸快艦,在漫天騰起的水霧中穿行著逼近海灘。

盟軍所用的登陸快艦,被盟軍登陸士兵戲稱為“開口棺材”。這種平板車一般,只擁有脆弱護甲的快艦,不僅不具備靈活性。而且抗風浪能力脆弱異常。在僅有的兩名舵手操縱下,這種搭載量為三十人的無蓋棺材,一個搞不好就會傾覆在海面上,而那些德軍佈設在海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