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7部分

擎轟炸機(雙發或四發),而日本僅僅生產了15117架(基本上是雙發機)。因此,無論是從飛機生產數量上,或是從飛機總載荷上看,兩國之間的差別都非常之明顯。由於工業基礎和技術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陸軍根本談不上機械化,其重型裝備供給量與實際需求之間差距甚遠。

1941-1945年,日軍只生產了604門口徑大於105毫米的野戰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徑火炮6512門,而同一時期美國卻生產了重炮7803門,其他中型口徑火炮27082門。1941-1942年,日本將坦克生產列入了a級(即最高階別),但由於科技水平和生產工藝的落後,日本只生產了中型坦克1065輛,輕型坦克1024門。

而美國卻生產了中型坦克24997輛,輕型坦克4052輛。要指出的是,二戰時期日本的中型坦克無論是火炮威力還是裝甲厚度都能相當於盟軍的輕型坦克。由於日軍坦克在戰鬥中的表現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產被降到了d級。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車輛也是日軍的軟肋,日本車輛生產在頂峰時為1941年的47901輛,而美國在1943年的汽車生產量卻達到了621502輛。除了重型裝備,其它武器日本的生產數量也是嚴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庫足夠裝備103個師團,陸軍戰鬥序列有51個師團和59個旅團。戰爭初期陸軍的武器彈藥的產量和消耗量大體相同,但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軍隊數量急劇增,而日本的武器彈藥保有量卻沒有明顯的增加。

1943年日本陸軍規模從240萬人升到310萬人,美國則從415萬人激增到了889萬人。到戰爭結束時日軍的武器彈藥雖然可以裝備104個師團,但其戰鬥序列卻達到171個師團,這還不包括日本大量的準軍事人員。1940年統計,日本本土人口7314萬,雖然強徵了大量中國和朝鮮勞工,但並不等於這樣騰出來的本國人力就能形成戰鬥力強的部隊。事實上,太平洋戰爭前6個月日軍在東南亞和南太平洋的勝利正是依靠多年積累的精銳部隊。1944年日本有1335萬名女性勞動力,但其中的780萬人從事的是農業和林業工作,只有225萬人參加工業及軍工生產。而美國1941年就有1460萬名婦女參加工業生產。

以上種種表明硬拼,日本會敗得更快,會死的更慘,事實上,日本的確是如此,如果不是美國人的先歐後亞的政策,日本人恐怕1943年就差不多投降了。

而美國製定這個政策的原因無非是兩個,一個是德國的原子彈早在戰前就缺德了突破性的進展,美國人擔心拖著下去,被德國人造出了原子彈,那盟國要打敗德國就是痴人說夢,而日本受限於實力,在怎麼囂張也是秋後的螞蚱,沒幾天了,反正美國的本土沒有遭受日本的蹂虐,美國人不在乎亞洲人的感受。

第二點就是未來世界格局的劃分,如果先打敗了日本,美國人擔心中國會趁著歐戰擴大在亞洲的影響力,會坐大……這些絕對不是美國希望看到的,要是那樣不但歐美在中國的特權沒有了,另外在亞洲地區的利益可能會被中國奪走。

第032章 德國的實力

而德國一方呢?

一戰後由於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德國的軍隊被強制壓縮到十萬,禁止造潛艇,解散空軍。但是德國走上了精兵道路,他們的十萬陸軍個個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們用飛行員俱樂部代替空軍以掩人耳目,他們在西班牙製造高階潛艇,並把技術帶回德國。當時歐洲的形式是:法國人擁有陸地,英國人擁有海洋,德國人只能在夢中擁有天空。所以表面上來看,法國陸軍第一,英國海軍第一,德**事實力貌似遠在英法之下。

但事實上,希特勒上臺後,瘋狂擴軍備戰,原來的十萬陸軍一擴軍,個個都成了軍官;飛行員俱樂部的人換上空軍軍服,個個都成了優秀的飛行員;他們強大的技術迅速組建了一支強大的海軍;每一個德意志男子從小時候就接受嚴格的軍事訓,並且藉機在西班牙內戰中進行了一次實地軍事演練,此時二戰尚未爆發,但是事實上德國的軍事實力,尤其是陸軍,絕對已經是世界第一了。

二戰期間,90%以上的改造型新武器來自德國;德國的26為帝國元帥個個都能獨當一面,紅極一時;在戰爭期間擊落100架敵機以上的飛行員90%以上是德國人,二戰時期26項劃時代的武器發明中23項是德國發明的,海軍戰績相對較差,但也不落後於其他國家。蘇德戰爭爆發前,希特勒已經佔領了歐洲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