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桌子上的麻將來看,港口被百姓堵住無法入港的事情根本沒有被他放在心上。這種從容,讓戚繼光佩服的同時,心中也暗生警惕。
“下官乃是本朝浙江都督同知戚繼光,這位是下官的副手胡守仁。”戚繼光施了一禮後恭聲說道。
聞言,戚繼光帶來的翻譯還沒有開口,織田義信拱了拱手笑道,“本使乃是日本國暨明太政大臣、暨明管領,同時也是織田家第一重臣。此次前來貴國,是希望能夠和貴國建立友好邦交,同時商談海貿一事。”
說著,織田義信就擺了擺手,一旁的死神眾立刻將文書、印綬拿了過來。
“想不到節下竟然能夠將本朝官話說得如此流利?!”戚繼光驚歎道。他也見過不少懂得漢語的倭人,但就算說得再好,口中那古怪的腔調也無法改變。可織田義信說來,嘛,如果換一身衣服的話,戚繼光根本無法相信他是日本人。
檢查完文書和印綬,戚繼光就對織田義信帶著一絲歉意說道,“港口之事,還請節下大人有大量,不要放在心上。”好吧,他沒有說什麼理由,也沒有解釋什麼,因為……他確實也不知道有什麼好解釋的。
聞言,織田義信也沒在乎,只是隨意的笑道,“本使此次先到的南澳,從俞老哥那邊已經聽說了海寇的事情,對此,本使對於發生這種事情表示遺憾,同時本使也保證,待本國亂世結束後,絕對不會再發生這種事情了。”
好吧,對於織田義信的保證,戚繼光也就只當作一個屁,放也就放了。畢竟這種空口的保證誰又不會說呢?不過讓他在意的卻是織田義信口中的那句俞老哥。南澳島姓俞的人,而且還能和日本國使者搭上話,這種人似乎……只有俞大猷而已。
“節下,冒昧的問一句,您口中的那位俞老哥……”戚繼光不敢相信的問道。在他的心中,俞大猷可是非常憎恨倭國人。可聽織田義信的語氣,似乎和他關係不錯?
聞言,織田義信你直接從懷中掏出了一封書信,“這是俞老哥讓我給你的書信。”
接過書信,戚繼光飛快的拆開看了起來,只一眼,他就認出了這封書信的字跡確是俞大猷親筆書寫的。如此一來,他心中更是奇怪。而在看完之後,他更是驚疑不定。
怎麼說呢?在俞大猷的心中,不斷提到織田義信是一個可以深交的朋友,但又不斷提醒織田義信是一個日本人。而在書信的最後,俞大猷表示希望戚繼光能夠幫助織田義信。但又再次提及,如果織田家壯大之後,可能帶來的危害性。
“俞老大啊,您老人家這是讓我幫還是不幫啊?!”戚繼光翻來覆去的看著,心中連連苦笑。他真的懷疑俞大猷是不是老煳塗了,不然怎麼會寫出如此矛盾的書信?
看著戚繼光一直拿著信看起來沒完,織田義信古怪的問道,“怎麼?難道俞老哥在信上寫了本使什麼壞話嗎?”
戚繼光聞言,頓時就無語了,顯然他有些接受不了織田義信這副自來熟的樣子。不過想了想,他還是恭聲說道,“俞大人信中說,讓下官儘可能的幫助節下,並沒有提及其他事情。”
聽到戚繼光的話,織田義信點了點頭低聲嘟囔著,“我就說嘛,我那麼小心,那個老摳門怎麼可能知道他心愛的女兒紅都被我順走了?”
“……”戚繼光和胡守仁無語的看著織田義信,好半響,心中才鬱悶的想著,“這種自言自語你就不能用你們國家的語言來嘀咕?”
不過不管怎麼說,從俞大猷的書信中以及織田義信的態度來看,兩人之間的感情似乎很不錯。雖然戚繼光不解,但最少,俞大猷的面子他還是得給的,畢竟那是他的老上司。
所以在港口那些百姓已經驅散完畢,織田義信又帶戚繼光兩人看了看帶來的貨物後,戚繼光就立刻決定放織田義信的船隊進港。
進港之後,戚繼光直接命胡守仁親率3000部隊守護織田義信的船隊,以防有百姓做出不智之舉。當然了,也有監視他們的意思,畢竟織田義信並沒有隱瞞他帶了5000部隊的意思。
隨後,他立刻前去拜訪了寧波知府孫宏軾。
“孫大人,事情就是如此,你有什麼想法?”戚繼光沉聲問道。他和孫宏軾是老交情了,一同對抗海寇多年。
“戚大人,此事下官實在是沒有任何辦法啊。接待日本國使者的事情,一直都是市舶司來負責,可現如今此地的市舶司自從廢除之後,直到現在再未啟用,這……下官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啊!”孫宏軾有些無奈的說道。
聞言,戚繼光傻了,這沒有了接待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