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丕聞聽謝慎回餘姚的訊息也是連忙趕來,院子之中三個好友相聚直是好不快哉。
聊至興起,王守文嘖嘖道:“看慎賢弟春風得意的樣子,這徐家千金一定很合心意吧?”
謝慎總覺得哪裡不對,皺眉道:“守文兄怎麼知道徐小姐也在松江府?”
王守文訕訕一笑道:“愚兄若是之前告訴了賢弟,賢弟哪裡還會去見徐老大人。愚兄的苦心賢弟你現在知道了吧。”
雖然結果是好的,但謝慎還是忍不住翻了一記白眼,這王守文可真是和徐老大人合夥演了一出好戲啊。
“不說這些了,慎賢弟你回來的正好。咱們灘塗上種的棉花已經都吐絮了。”
王守文顯然不想把這麼尷尬的話題繼續下去,話鋒陡然一轉,扯到了棉花收穫上。
“怎麼這麼快,已經可以採摘收花了嗎?”
謝慎皺了皺眉,隨口問道。
在他印象中棉花的收穫一般在九十月份,現在剛剛九月就可以採摘收花了?
王守文撇了撇嘴道:“這是好事啊,慎賢弟難道想要十月再收花嗎?”
謝丕淡淡一笑:“兩位哥哥就別逗嘴了,還是先安排佃農去收花才是。”
對於謝慎來說,在餘姚沿海灘塗上修築堤壩改良土壤,種植棉花是極為重要的嘗試。這個嘗試一旦成功,對東南沿海的各州縣都是一個巨大的震動。
假使沿海灘塗都能種植棉花,將大大緩解農田的壓力,棉花種植將實現井噴發展。
屆時棉花很可能超過絲綢成為東南沿海最賺錢的營生之一,謝慎自然也會身家暴漲。
最重要的是,這也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啊。
讓灘塗種植棉花早幾百年發生,說不定棉花紡織業就會迅猛崛起。
嘶,想到這裡謝慎倒吸了一口涼氣。
作為一個穿越而來的“小小蝴蝶”,難道他震動翅膀真的能引起歷史的改變?
“慎賢弟,這次吳縣令準保又要嘉獎我們,你大可以去跟他討個人情,允准我們大規模種植。”
王守文的話又把謝慎拉回了現實,當下餘姚海塗棉花的種植還只是小規模試驗性質的,要想在餘姚乃至整個東南沿海灘塗推廣種植棉花,就必須得到官府的鼎力支援。
這種事有時候倚仗的不僅僅是人力物力,官府的態度也可以起到舉足輕重的效果。
在餘姚種棉花和吳縣令打好招呼就行,但要在浙省,南直隸沿線也種植棉花,就必須跟更多的知府、巡撫一級的要員接洽了。
說到底這還是要考驗少年和大明官員打交道的能力。
“吳縣令那裡我會找個時間去說,相信這樣利國利民的好事縣尊不會拒絕。”
謝慎的野心很大,當然不會侷限於一縣一府。
但眼下也只有先站穩腳跟再徐徐圖之,切不能心急誤事。
“另外修築堤壩耗費了不少銀錢,那銀錢可都是我直接從櫃上挪用的,慎賢弟你最好找縣尊一併討要。”
謝慎翻了一記白眼道:“你去找官府要錢?”
王守文嘿嘿笑道:“這有什麼,你信不信縣尊肯定搶著把銀錢撥給你。”
謝慎起初不解,但細細想來卻是恍然大悟。
“守文兄的意思是,這樣一來修築堤壩便成了公衙提供的支援?”
。。。。。。
。。。。。。(未完待續。)
第二百一十八章 世道人心(一)
吳縣令之前雖然也同意謝慎在海塗試驗種棉花,但只是口頭同意,並沒有什麼實際支援。但如果最後是縣衙出資幫助鄉紳修建的堤壩,功勞簿上肯定少不了吳縣令的一筆。
當然吳縣令想要的肯定不是銀錢,這種錢太燙手他不會拿,他要的是政績,重農桑的政績!
況且,這還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重農桑,這可是給大明朝棉花種植嘗試出了一種新的可能!
三人飲得酩酊大醉,行動不便。王守文、謝丕索性便在謝家睡了一夜。
這一夜自是無話,卻說謝慎翌日起床後,便覺得頭痛欲裂。
這宿醉的滋味實在不好受,少年深吸了一口氣,心道發回水,積層泥。經一事,長一智。以後可不能再這麼山吃海喝了。。。。。。
用溫水淨了淨面,又喝了熱茶醒酒,謝慎才是覺得稍稍好了些。
水芸有些擔憂的道:“公子這便要出去嗎?”
謝慎點了點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