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0部分

較好的譙郡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城父縣的一些百姓因為懼怕到遼東服役,在城父以南的將軍嶺一帶舉旗造反,並試圖聯絡鄰郡的匪首王二黑合兵反隋,幸得陳應良反應及時,收到訊息後立即派遣馬三寶率領四個團南下討伐,迅速撲滅了這股義軍,同時勒令眾縣一旦發現民變立即鎮壓,這才沒給民變擴大的時間和機會,但譙郡七縣還是士兵民夫逃亡眾多,很多百姓扶家帶口離開家鄉,到鄰郡去投奔起義軍隊伍。

也虧得陳應良的上司譙郡太守徐敏廉是個比較靠譜的官,平時裡搜刮不算太過狠毒,多多少少給老百姓留了條活路,七拼八湊的辛苦努力之下,好歹湊齊了應調的民夫數目,又用八十畝均田為誘餌,補充滿了五個團的府兵,由都尉方匡率領府兵隊伍押解著民夫隊伍北上,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任務,暫時滿足了隋煬帝的無底洞胃口,也讓譙郡境內暫時恢復寧靜,但期間還是經歷許多波折,鬧出不少人命,又因為士卒與百姓的逃亡眾多,無人耕種,剛剛下種的田地也被大量拋荒,入秋後錢糧賦稅收入銳減成為定局。

譙郡的郡域較小,有性格溫和的徐敏廉處理民政,對老百姓多少還手下留些情,又有陳應良這樣的著名劊子手坐鎮,對民變賊亂毫不留情,稍露苗頭就立即鐵拳鎮壓,倒也勉強保證了郡內太平,沒讓境內出現大規模的民變叛亂,情況還算比較好,可是與譙郡接壤的幾個鄰郡就不行了,全都是盜賊蜂起,流民遍地,民變起義此起彼伏,地方官府焦頭爛額,窮於應付。

情況最嚴重的是彭城郡,雖然彭城留守董純麾下的兵馬遠比陳應良為多,也比譙郡的新軍經驗豐富更能打,但是彭城郡本來就大,兼著左驍衛將軍的董純又必須眷顧旁邊的琅琊、下邳與東海等郡,他麾下的萬餘兵馬就註定不夠支應了,乘著他的主力還被彭孝才牽制在琅琊境內的機會,不僅剛被陳應良創創的杜伏威乘機在下邳重新壯大隊伍,史書上留下名號的張大虎和宗世模兩大賊頭也乘機起兵,劫掠彭城北部,讓正在沂蒙山區和彭孝才打遊擊的董純腹背受敵,狼狽不堪,不得不放過彭孝才回師來找張大虎算帳。

南面的汝陰這邊,靠著作死能手隋煬帝的幫忙,原先的汝陰小賊頭王二黑乘機大肆招募流亡的百姓士兵,透過不斷吸收流民逃兵壯大隊伍,儼然已經成了氣候,好在王二黑也知道陳應良難惹,沒敢越過將軍嶺來給陳應良添麻煩,選擇了南下襲擾穎上、下蔡等相對富庶之地,汝陰太守傅永親自率軍鎮壓,又兩度打敗王二黑,卻因為兵力不足,始終沒能剿滅這個賊頭,同時最北面的穎陽一帶又冒出了一個叫房憲伯的賊頭,與王二黑南北呼應,聯手作亂,把汝陰五縣攪得是天翻地覆,雞犬不寧。

北面的情況同樣糟糕,梁郡北部一下子冒出了王當仁、周文舉和李公逸等好幾個賊頭,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王伯當也在與梁郡接壤的濟陽縣境內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好在他們舉旗造反的位置都是在梁郡與濟陰郡的接壤地帶,距離譙郡比較遠,一時半會還威脅不到譙郡安全。——順便說一句,現在的梁郡通守不是別人,恰好就是與陳應良有過幾面之緣的前國子監祭酒、楊玉環的曾祖父楊汪。

正西方向的淮陽郡情況較好,但也好不到那裡,同樣因為隋煬帝強行發起三徵高句麗的戰事,境內同樣是民變四起,叛亂不絕,聽說還有人殺死了押解民夫北上遼東的官差,裹挾了兩百多名民夫舉旗造反,罪行相當惡劣。不過好在這些民變和起義的規模都不夠大,也暫時還威脅不到譙郡的安全。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譙郡七縣再是做到獨善其身,身為譙郡通守的陳應良還是難免為之憂心忡忡,擔心這些變民流寇遲早會流竄到譙郡境內為禍,以此不斷派人偵察周邊動靜,時刻防範一切有可能向譙郡流竄的流賊隊伍,以免出現疏忽,毀了自己來之不易的平亂能臣美名。

與此同時,鄰居的求援信也開始陸續送到陳應良面前了,在自身實力無法徹底平息叛亂的情況下,傅永和楊汪都先後送來了求援信,邀請陳應良出兵幫助自己平叛,官職比陳應良高的董純也放下了架子,主動遣使來與陳應良聯絡,希望陳應良出兵幫忙掃蕩一下自己兵力空虛的彭城南部,不給那裡漸成氣候的變民隊伍坐大機會,也順便防範一下杜伏威再次西進。

求援信如願以償的來了,並且都答應了為自己提供軍糧,但陳應良卻沒敢動彈,因為陳應良現在手中可打之牌不多,杜伏威和張大虎兩股大賊也在陳應良的老窩永城周邊流竄,隨時有可能向永城方向殺來,只是耐心的等待機會出現,然後再考慮如何出兵。

機會讓陳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