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學院制算是近代的產物,後世軍事強國的軍隊建設基本上都是採取這種制度,已經被近、現代史證明是可行的建軍之道,當然,要想實施這等制度,有著眾多的先決條件——其一,擁有一大批有經驗的教官,其二,要有成體系的教學理論,其三,要有如此建軍的現實需要——戰爭便是最好的理由,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條——要能得到最高領導人的認可。
大唐對外戰事不斷,有戰爭經驗的軍官是不缺的,可能有資格充當教官的卻是不多,不過真要找,卻也算不得難事;至於教學理論,那就更簡單了,中國自古以來就不缺各種兵法,遠的如《孫子兵法》,近的有《衛公兵略》,各類兵書可謂海了去了,頭兩條都好滿足,可後兩條卻不是那麼簡單了——不說如今大唐對外戰事節節勝利,根本無變革的動力,也不說說李世民那頭未必會認可這一策略,就算老爺子能同意試試看也未必就能成事,無他,軍事學院制必然會衝擊到現有武將集團的根本利益——如今軍中將領基本上都出自軍人世家,即便是各親王的衛隊也大多如此,唯有李貞手下這支親衛隊算是個特例——其中大多數軍官都是李貞從草根中挖掘出來的,很顯然,李貞若是倉促提出軍事學院制的建軍思想的話,一準是大敗而歸的下場。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一條乃是恆古不變的真理,李貞自是心中有數,他也從不打無把握的仗,之所以要選擇安西作為自己的之官所在地,除了因是要建立一個穩固的基地,為後續的奪嫡打下個良好的基礎外,更為重要的是李貞打算在這山高皇帝遠的地方一展抱負,實驗各種新式武器,先進思想,以備將來一旦能奪得帝位,立馬可有借鑑的東西,而安西之地便是軍事學院制一個很好的試驗場所——安西乃是邊疆,並不實行府兵制,而是採用邊軍的募兵制,兵員上的限制雖有,可並不算嚴格,就目下的三千五百兵馬而言,離足額六千人尚有很大的缺口,更別說將來一旦打起仗來,兵額的限制還將進一步放鬆,能有如此一個試驗新軍制的場所,正是李貞所想之事,不好生利用一番,那李貞也就枉自穿越了一回了。
貞觀十六年七月二十三日,奉旨接任安西都護府大統領的越王李貞抵達玉門關,旋即以王妃有孕在身不好輕動為由,派人以六百里加急向遠在京師的李世民上了摺子,請求暫緩赴任,帝應允,下詔安撫,並派御醫兩名趕赴玉門關,準李貞暫住玉門關,待王妃穩胎之後,再行動身,由是,李貞一行在玉門關已滯留近月。
王妃有孕不宜起行固然是實,可卻並不是李貞滯留玉門關的根本原因,當然,更不是因李貞畏懼安西之艱險而不敢前行,實際上,李貞之所以停在玉門關不走是在等,除了等自家老爺子的詔書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等大漠深處傳來的訊息,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就在老爺子的詔書到後不久,李貞翹首以盼的大漠之訊息終於也接踵而至了,這令李貞好一陣子興奮,立馬下達了召集令,傳令王府親衛隊正以上的軍官即刻集合,準備議事。
李貞手下一干子將領或是粗豪,或是儒雅,性子、樣子各不相同,可有一條卻是一樣的,那就是年輕——從典軍陳武、副典軍林承鶴、校尉劉七一直到下頭的各隊隊正,都是年輕人,歲數最大的林承鶴也尚不到三十,其餘諸如燕十八、鷹大等“旭日”高手也同樣不過是二十左右的年輕之輩。年輕固然是經驗不足的代名詞,可衝勁乃至接受能力卻是極佳,尤以服從性更勝,這不,李貞剛下達了召集令,還沒等作為時間指示的清香燃到一半,所有的將領全都已集合到了玉門關鎮守府的議事堂中,人人面色肅穆地按階位站好,靜靜地等候著李貞下達將令。
“很好!”李貞很是滿意一起子手下到達的速度,儘管有些人很顯然是在大街上聽到鎮守府方向吹響的緊急集合號而狂奔而回的,滿頭滿臉都是汗水,衣冠也算不得整齊,不過,能在緊急號角吹響之後及時趕到,便已令李貞足夠滿意了,這便微笑著對一起子手下點了點頭,大步走到議事堂正中一幅顯然是剛趕製出來不久的沙盤前,環視了眾將一眼,緩緩地開口道:“本王已得到準確訊息,大漠盜賊將主意打到了本王的頭上,準備活捉本王了,諸位以為如何?”
“混帳東西,殺光他們!”
“好狗賊,千刀萬剮的貨!”
“殿下,您下令吧,我等即刻就發兵,拿下那群混球!”
……
李貞在眾將心目中乃是神一般的存在,此時一聽沙盜們竟然打算活捉李貞,先是一愣,爾後立馬怒吼了起來,人人面帶怒色,恨不得即刻率軍直衝入大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