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4部分

與義(下)

皇宮本就是這滿天底下最陰暗的角落,啥訊息都傳得飛快,簡直跟長了腳一般,這一頭李貞還沒出皇宮大門呢,那一邊魏王府裡便得到了可靠訊息,無論是李貞請旨要求探視李承乾的事兒,還是李世民大肆封賞的情形全都絲毫不差地傳到了魏王李泰的耳中,愣是將正忙著聯絡大臣的李泰給嚇了一大跳,忙不迭地將王府司馬蘇勖找了來,急吼吼地便議了起來。

“姑父,小八這是要做甚?父皇他……,唉,昨日父皇不是還對重臣們言及本王,這會兒怎地又封賞起小八來了,這究竟是怎個說法?”還沒等蘇勖坐穩身子,李泰一大串問題便即跟連珠炮似地拋了出來,滿臉子焦躁之色——昨日一早,李世民曾召集重臣議廢太子相關事宜,在言談中似有意似無意地提到了李泰,話是如此說的——“是兒大佳,朕甚期許之”不過點到即止,並沒有接著往下說,而一幫子重臣在廢立大事上也都慎重得很,在沒有完全搞清聖意在何之時,自是無人肯當庭議論此事,當然,事後自然有人將此話傳到了魏王府,可把李泰給高興壞了,擺酒宴跟手下心腹們大肆慶祝了一番,卻不曾想才過了一日,竟然讓李貞得了個大彩頭,試問李泰又如何能不急?

蘇勖默默地端坐著,並未理會李泰的猴急樣,皺著眉頭將所得的訊息,尤其是李世民的一言一行一一揉碎了,慢慢地品味著其中的意味,好一陣子思索之後,這才長出了口氣道:“越王殿下走了一步好棋,唔,情義二字全讓他給佔了,厲害,厲害!”

“情義?”李泰若有所思地念叨了一遍,皺著眉頭道:“小八這是打算為老大求情來著,嘿,八成是打算以重情重義之面目出現,哼,李承乾那廝犯下了如此重罪,父皇又豈能容得下他,小八這是刁買人心罷了。”

“不然。”蘇勖搖了搖頭道:“殿下差矣,依陛下這兩日來之表現,實無處死李承乾之意,只是無從為其開脫罷了,越王殿下那首詩一出,正中陛下之下懷,李承乾必不死矣!”

“啊,那……”李泰一聽頓時急了,忙不迭地張口便要發問,蘇勖搖了搖手道:“殿下莫急,李承乾雖能得不死,卻絕無再進東宮之可能,這一條已是確定無疑的了,而今能有希望入東宮者不外乎四人——殿下,吳王、越王、晉王罷了,現如今吳王已開始著手聯絡朝臣,越王為李承乾緩頰,得仁義之名,這二位都已表明了爭青宮之志,晉王雖不曾有太多的動作,可昨日奉旨到長孫司徒家中,只怕也有所勾連,而今殿下雖在朝中擁有人脈,卻未必樂觀。”

李泰為人雖狂傲,卻不是傻子,一聽便明白了過來——李貞有戰功、李恪有政績,他李泰所擁有的不過是嫡子的身份外帶一幫子朝臣的擁戴罷了,就個人魅力而言實不如李恪、李泰,而嫡子的身份又與李治等同,雖在朝臣的擁戴上略勝諸皇子一籌,卻並無十足的勝算,再說了,朝中最重要的兩位大員——長孫無忌與房玄齡到目前為止都沒表過態,李泰要想入東宮著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姑父所言有理,本王心中有數,而今之計該當如何?”李泰冷靜了下來,沉著聲問了一句。

“越王殿下既是要打情義牌,殿下自然也可以跟著出牌便是。”蘇勖拈了拈胸前的長鬚,冷靜地分析道:“自皇后過世至今已有六年矣,陛下卻從不曾再次立後,可見故皇后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何其穩固,這便是殿下可利用之處。”

“哦?計將安出?”李泰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地看著蘇勖。

“宮中不是傳言敏安宮與元德殿(楊淑妃的居處)鬥得厲害麼,殿下何不加上一把火,待得火起,殿下自可等故皇后忌日之時,再添上一把火,陛下氣怒之餘,勢必會遷怒於吳、越二王,如此一來,當可打壓二王之氣勢,此其一也;其二,殿下亦是長孫司徒之親外甥,這層關係何不利用起來,只消長孫司徒倒向殿下,晉王那頭勢必無戲可唱,就算長孫司徒不偏不倚,也勢必不會出面壞了殿下的大事,而後再全力爭取房司空之支援,如此一來,大事可定矣!”蘇勖不慌不忙地分析道。

“好,既如此,本王這就安排下去,就依先生的意思辦!”李泰大聲應了聲好,接著不放心地又問了一句道:“只是,唔,只是老大那頭本王該如何動作?”

蘇勖毫不在意地揮了下手道:“不聞不問,若是聖上問起,那便順勢求個情,若是沒問起,就假作不知好了。”

“嗯,不錯,正該如是,本王與李承乾素來就不和,妄自求情反倒顯得矯情了,這樣也好。”李泰想了想,笑著說了一句,接著提高了聲調道:“來人,快去傳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