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任尚書左僕射的蕭瑀乃是李淵的心腹之臣,每每出言勸諫,不計個人得失,全力維護李世民,而其時,蕭瑀與李世民之間並不曾有過任何的私交,更談不上是李世民的心腹,其後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上位,曾給其一道“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的橫幅以示恩寵,若是換了旁人,指不定就將此橫幅掛將起來,大肆宣傳上一把了,可蕭瑀卻沒這麼作,他從不將此條幅示人,而是將此條幅封存了起來,甚至自己都不去眼,由此可見其人之耿直,再者,蕭瑀出身高貴,又為相多年,卻從不以權謀私,生活也簡樸得很,絕對算得上是大唐的忠臣,當然了,唯一的毛病就是他那張其大無比的嘴巴了罷。
李世民心中一軟,嘆了口氣,緩緩地說道:“時文(蕭瑀的字)啊,朕若是沒記錯的話,爾今年已是七十了罷,聖人云:人生七十古來稀,朕很是憐爾之年老,實不忍罪也,爾便回家頤養天年好了,至於蕭良娣這蛇蠍之人,朕不敢留,爾也一併領回家去,看著辦好了。”
蕭瑀自是沒想到此等大事竟然就這麼輕輕地發落了——李世民這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他蕭瑀辭官歸隱,並自行處置了蕭良娣,此事便算是揭過去了,而李世民也不會讓此事宣揚出去,如此一來,蕭家的顏面算是保住了,這等處罰結果自然比蕭瑀自己所設想的要輕得多了,雖有些子傷感自己老來晚節不保,可事已至此,這已經算是皇恩浩蕩了,老蕭頭也不敢再企求更多了,這便恭恭敬敬地磕了個頭,顫著聲道:“皇上聖明,老臣謝主隆恩。”
“罷了,柳東河,爾這就陪蕭愛卿去領人好了。”李世民雖不甚喜蕭瑀那過於耿直的個性,可數十年的君臣情誼卻還是頗深的,此時見蕭瑀黯然泣下,自也頗為傷感,揮了下手,示意蕭瑀退下。
“父皇,兒臣以為蕭中書縱使有錯,卻也不應受此等重罰,且蕭中書為官剛正廉直,乃朝臣之表率,兒臣懇請父皇開恩。”李貞自是清楚李世民斷然不會就此便徹底廢了老蕭頭的官,這不過是種示恩的手段罷了,過不了多久,老蕭頭一準還會官復原職的,左右都是示恩,那李貞索性也跟著示上一把得了。
李世民饒有深意地瞥了李貞一眼,卻沒有開口說話,倒是蕭瑀自己卻對李貞行了個禮道:“多謝殿下之美意,老朽乃有罪之人,且年歲已高,不堪驅策,且容老朽告退罷。”話音一落,也不給李貞再次出言的機會,對著李世民恭敬地行了個禮,腳步蹣跚地便退出了書房,由柳東河領著一起子小宦官前去驅逐蕭良娣不提。
“貞兒,蕭中書既然告老,相州一案就由爾主審罷,須得好生審個明白,莫縱莫枉,爾能辦到否?”待得蕭瑀等人退出了書房之後,李世民沉默了一陣,突地開口發問道。
“兒臣尊旨,定當竭盡全力而為之!”李貞心中早已知曉李世民此舉的用心所在,左右不過是要用相州軍糧一案來做掩護,轉移天下人之視線,從而為東宮迷案的審理打掩護罷了,自是不會有絲毫的猶豫,立馬躬著身子,高聲應答了一句。
“嗯,那就好。”李世民點了點頭道:“孫愛卿,東宮一案朕便託付於爾了,望爾能善視之,莫負了朕望。”
孫伏伽本正感慨蕭瑀的遭遇之不幸,心裡頭亂得很——孫伏伽也是以耿直敢諫而著稱,雖說跟老蕭同志素無私交,不過卻頗為惺惺相惜,而今見老蕭頭就這麼被一擼到底,自是不免有種兔死狐悲之感,正思緒雜亂間,突地聽聞李世民發了話,忙不迭地收斂住心中的雜思,站了出來道:“陛下放心,老臣定會盡力而為的。”
“嗯。”李世民漫應了一聲,一揮手道:“朕累了,爾等都退下罷。”老爺子既然下了逐客令,李貞與孫伏伽自是不敢多留,各自躬身告退,自行回衙門辦事不提……
貞觀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註定要成為一個喧囂的日子——從巳時起,一道道詔書從內廷中傳出,一個比一個震撼的訊息紛紛登場,先是李世民下詔明日的早朝延遲到二十五日,而後又是中書令蕭瑀自請辭職,再來又是帝詔令越王李貞主審相州軍糧案,而期間還夾雜著數不勝數的小道訊息,說啥的都有——有的傳說蕭瑀之所以辭職,是因跟越王李貞爭權,而遭到李貞之暗算,也有的說蕭瑀辭職是因其侄孫女蕭良娣捲入了李治橫死一案,更有的說蕭良娣已被打入死牢,蕭家將被抄家等等,無奇不有,滿朝野間喧囂不已,誰能接任中書令一職以及越王李貞將會如何審案立馬成了眾人熱議的焦點,眾說紛紜間,自有一番熱鬧非凡。
朝臣們可以熱議,那是因為這麼些訊息與自身的關係並不算大,議論上一番,一來顯示一下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