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們參差不齊地喊著“是”今天對他們來說就好象過年一樣。喜氣洋洋的,知道來了個好官。吃了一頓好的,晚上還有酒可以喝。還有什麼可不行的?
尤其是新來的大官,還徵求自己等人的意見,這個面子說什麼都要給,別說來的人一起幹活了,就是在旁邊監工也要答應下來。
小船又開始來往於大船和岸邊之間。船上的人除了留下來看船的,都到了岸上,從開封找來的百姓在船上的時候就知道要下來幹活,年輕力壯的人不用多吩咐,直接就跑過去跟著做了起來。
兩邊的百姓有許多不同的地方。卻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都知道張忠是個好人,是個好官,幹起活來,相互間的話題就放到了張忠的身上。尤其是那些個已經知道張忠事蹟的人,把聽來的事情詳細地講給當地的百姓聽。
兩個地方的百姓在張忠的連線下。很快就好了起來,開封的百姓講著自己那地方受了旱災生活如何的困難,當地百姓也說著有時吃不上飯,可謂是同病相憐。
再一說到張忠,又都對以後的生活充滿了希望,兩個地方的百姓就在張忠這個人的善念下,短短的時間中相互瞭解和理解。
連張小寶和王鵑都沒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樣的程度,畢竟他們把百姓給定位成了他們那時的百姓,這裡的百姓似乎有著太多的優點。
今玉速度快了一些,明天繼續加快。怎麼也得把補這個東西給去掉。大家的月票先留著,等我補完一起投給我,衝一次分類前六看看。
第四章 百姓難過有他事
(第一更)
李珣站在張小寶和王鵑的身邊看著這一切。感嘆了一聲,說道:“沒成想你家剛剛到地方,就把百姓容易衝突的事情解決了,運氣好啊。”
“怎麼是運氣呢?這叫機會,別人官員從陸路過來,沒有十八艘大船這麼顯眼,就不會聚集如此多的百姓,就算來了,我家若是不給百姓做飯吃,百姓也不會認可我爹,沒有人去說以前的事情,那更不可能讓百姓放心。”
張小寶見自己的努力被李珣歸為運氣,在旁邊反駁著。
李珣這次沒說什麼,看著船上的人下去的差不多了,也順著旁邊的懸梯爬了下去,五十六個人一直在水中泡著,保護一隻只小船上的人平安登陸。
張忠這會已經把事情瞭解個大概了,州府放到了烏雷縣不錯,可州中最大的縣是玉山縣,府中除了自己這個身兼軍政的刺史之外,還有四個人。有兩個人各兼了兩個司的事情,還有三個刀筆吏,以及五十個府兵及六個打雜的人。
府兵不可能會留下,要跟著離任的人走,這個兵是離任的官員自己花錢養起來的,就算留下張忠也不敢要。
州中這樣一來似乎就成了個擺設,四個縣的衙門卻是人手齊全,縣令、縣丞、主薄、縣尉以及倉計、典事、文案,還有亂七八糟的其他人,一個也不少啊,每個縣都有衙役一百多人,還有縣令等跟著的超過了兵制的跟班之人。
如此一來,州中有什麼事情的話,需要找各個縣令來商量,地方強於州府,張忠現在才理解,為什麼上一任見自己拿著公文過來會那麼高興,做起事情來處處被制約著,換成誰也不會舒服。
“張刺史,不如讓他們先幹著,我們各自回去處理地方上的事情,關乎於百姓們的事情,可懈怠不得。”烏雷縣縣令張易吃飽了,看著別人幹活,被海風吹著,被烈日曬著,有些呆不住了。對著張忠說道。
“恩,諸位若是有事情忙,那便先去忙吧,本官州中的判司不知道能否幫著本官尋來?”張忠想見見那四個人,四個人管著六個部分的事情,也不知道管成什麼樣了,可謂是兩眼一抹黑。
縣令張易露出個我也不清楚的表情“張刺史,那四人可能是到別處探察去了,不如大人回州府等待。”
“不必,一會兒本官自有安排,諸位可回去做事情了。”張忠知道這些人中有許多人對自己這個新來的刺史有牴觸,在沒有弄明白他們具體想法的時候,就自己慢慢調查吧。
張忠的話一說完,馬上就有人等不急匆匆離去,還有一部分人看著張中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見張忠沒有留下他們問話的意思,也紛紛散去。
張忠也不急著回州府,就站在原地觀看百姓修建簡易的碼頭,他在等州府中的人過來找,反正也沒有什麼大的事情,今天若是不來。那晚上便回船上去睡,明天不來,繼續睡,看看誰能挺過誰?
“老了,身子骨就不行了,先回,張大人在這邊看著,州中的事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