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政治鬥爭甚至是階級鬥爭,則是一門非常高明的政治鬥爭藝術了。現在的朱皇帝不過是初窺門徑而已,盛康這個舊時代的官僚更是不大明白要怎麼做了。
趙烈文笑著解釋道“這次的鬥爭,不在朝堂,不在議院,而在街頭!比的不是刀槍,而是人多勢眾。”
“比人多?”盛康一怔,心道,要是比錢多濟世青年黨倒是穩贏,可要比人多……
盛康道“江南士林怎麼都有幾十萬士子啊!”
“不會人人都有決心走上南京街頭的。”王韜無所謂地擺擺手,“我們估計,東林黨能拉出來的人頭不會超過10萬。”
“10萬也不少了……”盛康心下一驚,10萬士子聚集南京,這等壓力,恐怕不是那麼容易承受的吧?甭說大明覆國以來所未有,就是自古以來,大概都是沒有的吧?
“我們準備動員20萬!”孫珠接過話題,輕描淡寫地說著。
“2……20萬?濟世青年黨有那麼多人?”盛康愣了又愣。他是知道濟世青年黨內情的,要錢,一萬萬都不是沒有辦法的,可是要人……攏共不就萬把黨員嗎?而且也不可能全都去南京吧?
“所以才要旭翁行個方便。”王韜淡淡地道,“我們準備花錢僱人上街!”
“僱?!”盛康張了張嘴,真有些哭笑不得了,居然還可以這樣啊!
趙烈文又笑了笑,道“我們要在上海灘的工廠、學校裡面拉人,起碼要拉15萬人去南京,這個動靜可不小,還要勞煩旭翁約束好上海的官府,不要多管閒事。”
就在他們說話的時候,在這棟花園洋房的書法裡面,潘祖蔭正在和梁鏡泉、許應騤、李端棻他們四個人扒拉著算盤算賬。
“在浙江、南直、安徽和應天府,我們掌握的新式學校,不包括小學,有132所,現在很快就要放寒假了,學生老師都閒了下來,正好上街。按照一所學校動員300人計,可以拉出來39600人,湊個整數就是4萬。”
“我們能夠說到話工廠光在江南就不下1500家,再算上江南各地的碼頭、船行、馬車公會、人力車公會、建築業公會,能夠直接間接掌握的勞工不下100萬,這次我們計劃動員16萬人”
“4萬學生老師加16萬工人,正好就是20萬。另外,南直、浙江和應天府的商會還能再拉出起碼10000人。”
“這樣最多就是21萬人……咱們在南京控制的學校可能擠下那麼多人?”
“恐怕不行的,不過可以去住工廠宿舍,就快春節了,大部分工廠都會停工20天。實在不行就去住帳篷,紫金山周圍還有大片的空地!”(未完待續。。)
第1042章 等著捱揍吧
翁同書坐在南京城南一所又小又破的旅社裡自己的房間裡,一根接著一根的抽著南洋菸草行生產的海島牌香菸。現在的大明對鴉片的管制很嚴格,幾乎沒有什麼人吸了,香菸便取而代之成了銷量最大的嗜好品,翁同書也有這個嗜好,喜歡一邊抽菸,一邊看書或是思考,大概覺得可以提神醒腦吧。他到了南京,和一幫熱血士子混在一起,又要做出賣他們的事情,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香菸就抽得更兇了,吞雲吐霧之中,覺得自己好過了許多。
門被輕輕的推開了,一個人影站在門口,將一盞火油燈點亮了。翁同書一下站了起來,就看見自己的弟弟翁同龢穿著一身半舊的儒生長袍站在門口,胳膊下面還夾著兩本線裝書這副窮酸樣子在眼下雲集南京計程車子中間是最多見的。這種落魄樣子,其實也從另一面說明了士紳地主在新明朝裡混得真不怎麼好。
地主,聽著好像是很有錢的主兒,可實際上的財力和現在新興的資產階級相比真是不值一提。特別是那些已經失去了士紳特權,但是又死撐著面子不肯向農場主轉變的中等地主,實際收入根本就比南京城裡的勞工階級還不如。
說實在的,這土地的收益實在是有點兒低了。即便是在江南這種地方,一畝上好的水田,一年也就能收四百斤出頭的穀子,賣給米商不過是三塊錢,就是拿五成的租子,地主所得也就是一塊半。還要扣掉十五個大銅板的稅。剩下就是1。35個銀元。有100畝這樣的水田已經夠得著“大地主”三個字了。一年的地租不過就是135塊銀元。雖說還有一個放高利貸的路子,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上海、應天城裡面的工廠那麼多,還有各處集體農莊在招人,還有下南洋上金山(新、舊金山)的路子。江南的農人們都不大肯借高利貸種田了。
更有些惡佃還借了錢去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