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2部分

事情的年紀,去西藏是再合適不過的。”

“有理。”朱濟世想想也對。大明的臣子大多都是“大一統”的思維,對西藏的封臣們難免另眼相看,就如同之前漢地官員對待土司一樣如果是在湖南、雲南、廣西、蘭芳那等漢人持續流入,早晚會成為漢地的地方,這麼搞也沒有什麼……在那些地方,說穿了就是漢人在拓展生存空間而已。

但是西藏的氣候環境擺明不適合漢人居住,不可能讓漢地的百姓大量遷移去西藏,只能想辦法讓藏人漢化。因而要採取更加嚴謹的辦法治理,將當地的領主頭人變成天子的封臣,再用嚴格的封建義務去規範這些藏族封臣的行為,而不是過去那種權利和義務都不甚明確的羈絆統治。

朱濟世道“就讓鄭永一出任駐藏大臣吧……另外,《封臣法》也要加快制定,參考日本和歐洲封建模式確定封臣的權利義務,這《封臣法》是朕和封臣們的約法,只要他們遵從臣子的義務,封地和爵位都是有保障的。

而且朕的封臣可以不論僧俗,西藏的世俗領主是朕的封臣,西藏的活佛或是寺主,只要有百姓和領地同樣是朕的封臣。但是整個西藏不會再有藏王或是d賴活佛這樣的僧俗大君主,在所有的封臣之上只有朕這個大明天子,駐西藏辦事大臣,則是朕的代理人。

朕治西藏,先是夏君夷臣,將來是夏臣夷民,再將來無論臣民皆是我華夏之族!”

這一套辦法並不是朱濟世發明的,而是華夏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