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顯然是不知道農事的,懵懵懂懂地問道。
一旁馬上就有農夫指出。
“那得看什麼地,翁老爺的地都是水澆地,一年兩熟,多的話五百斤穀子都能收上來,交完翁老爺的紳糧一畝都能餘下三百斤穀子,差不多就是兩石白米啊!”
“那還是種稻子,如果再種些蔬菜養些雞鴨,收穫可就更好了,這可都是託了翁老爺的福。”
“可惜現在土布賣不出去,市面都叫機織布的佔了,否則這光復朝的日子還真不算難過。”
“是啊,男耕女織,這是老祖宗幾千年的規矩,怎麼到光復朝就行不通了呢?”
“現在又強逼著咱們這種尋常小農送娃娃去上學……還一學四年,每年要兩塊錢學費,這可就是四石百米啊,要是家裡有三四個娃,日子還過不過了?”
好嘛,七嘴八舌又開始抱怨了。他們這些人都是最底層的小農,在滿清也好,在新明也罷,總是受壓迫的勞動人民,當然不可能是眼下欣欣向榮的大明資本主義經濟的受益者了。而且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必然會衝擊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首先自然是土布市場被機織布佔領,讓蘇湖地區的小農少了一筆額外收入;其次則是一部分沒有功名的地主從士紳地主向資本主義農場主轉變,造成大批佃戶失去份地淪為無產階級或遠走他鄉。而得以繼續託庇於翁心存這種官僚大地主的佃戶,從某種角度來說,還真是幸福的。
翁心存也嗤笑著說道“這大明天子就是喜歡多事,天下紛亂方止,本是應該於民修養,可卻偏偏紛擾不息,還好當今天子武功鼎盛,堪比始皇帝,否則這天下又該擾亂不休了。”
這位翁老頭子的嘴皮子耍得痛快,可是他怎麼也沒想到,就在他背後十幾步遠的地方,他的寶貝兒子翁同龢的腿肚子可是抖得厲害,哭喪著臉都快急死了,恨不得衝上去用塊抹布把他老爹的嘴給堵了。因為現在正和翁心存說話的羅先生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的朱大皇帝。(未完待續……)
第1014章 微服私訪必是朝鮮
現在已經是1856年孟秋,正是一年當中最美好的季節。在將國家大事暫時移交給了皇后羅香梅,左右丞相左宗棠、羅澤南之後。朱濟世就帶著瑪麗亞。克萊門蒂娜、蘇玉娘、洪宣嬌、千葉佐那子、三井燻等寵妃,還有鄭洪、潘祖蔭、翁同龢等親信大臣,當然還有恩格斯這位皇室財團總經理,在一干御前侍衛大內高手的護送下,悄悄離開了南京城,一路遊山玩水往上海而去。路過蘇州府的時候,朱皇帝突發奇想,就拐了個灣到翁同龢的老家常熟一遊。結果遇上了上了年紀,喜歡胡言亂語(可能有輕微的老年痴呆)的翁心存了。
對於老頭子的瞎說八道,翁同龢自然心急如焚,不過朱皇帝卻似乎並不介意,還在那裡和翁老頭子聊得起勁。就在這時,紛紛嚷嚷的聲音由遠及近傳了過來,亂哄哄的一大群農人從村子外面湧了過來。
女扮男裝守在一旁的千葉佐那子剛想給暗中警衛的御前侍衛下命令,就聽見有人在高喊“走,走,去找翁大老爺評評理!”
馬上有人應道“評理就評理,我就不信翁大老爺會向著你們這些窮棒子!”
原來是有人找翁同龢他爹評理的。現在畢竟是1856年而不是1956年,士紳在鄉村的統治雖然因為朱皇帝的科舉改革和官府下鄉而出現了極大的動搖。但是動搖並不是崩潰,紳權在漢地十八省的大部分農村依舊可以和王法並列,在很多情況下。鄉村的各種民事糾紛是不去官府解決。而是由鄉紳領袖裁決的。
朱皇帝也想看看這翁心存是如何裁斷鄉里糾紛。於是輕輕舉起右手揮了揮,佐那子輕輕點了下頭,然後又快步走到朱濟世身旁,警惕地看著湧進村子的幾十個短衫農人和幾個長衫的漢子。
翁心存捋著白鬍子,衝朱濟世點點頭,“羅先生,容老夫先料理一下鄉間的瑣事。”
“老先生您忙吧。”朱濟世笑了笑,就和佐那子一塊兒靠邊上站好。幾個打扮成農夫或是書生的侍衛也悄悄圍了上來。把朱皇帝護在中間。
翁心存認得來人,指著那些長衫漢子中的一人穿綢緞袍子的胖子,嘆口氣道“於九智,怎麼又是你?你好歹也是個詩禮傳家的讀書人,怎麼盡幹些為富不仁的勾當?”
那個叫於九智的胖子約莫三十幾歲,一身的肥肉走路都在抖,面相倒是和善,白白胖胖不像惡人,聽到翁心存的質問,先是俯身一禮。然後才道“邃庵先生教訓的是,晚生所為。的確有辱門風。可是晚生也不想如此,誰讓晚生痴長了幾歲,不能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