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這些人基本都被日益擴張的新式教育體系給吸收掉了。
因而現在的朱明政權的官員仍然以傳統的儒生士大夫為主體,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個時代中國的知識分子都是儒生,如果不用,就會像太平天國的朝廷那樣文盲遍地。楊上帝的經再好,這幫文盲和尚也都不會念啊。
駱秉章道“題目分成策論兩篇。一為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二為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
《四書》《五經》兩題。首題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義;次題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義。
另外還打算出兩題考各國政治之論。這個臣下不熟悉,還請王上出題。”
朱濟世思索了下道“不如就考奧斯曼帝國及埃及變法得失和俄羅斯彼得變政而國以日強之論吧。”
“如此甚好。”駱秉章又道“清明就在近日,不如在科舉之後,王上就同江南士子一起祭掃孝陵。宣告大明還都應天如何?”
朱濟世點點頭道“是該要好好祭掃一下孝陵了,另外……《欽定大明憲法》最後一稿制定好了麼?可否在清明祭陵時一併公佈天下?”
《欽定大明憲法》早在朱濟世奪取廣東後就開始由立憲議會制定,到現在已經花了一年多時間,在參考歐洲各個君主國家憲法的基礎上。先後制定了三稿《欽定大明憲法》。
左宗棠道“王上,恐怕還是來不及啊,現在的立憲議會當中八成是廣東人,湖南人、福建人各一成,幾乎沒有其他各省的代表。臣下覺得。應該在兩江科舉完成和兩江地方政權理順之後,在江蘇、浙江、安徽三省成立公局,推舉出更多立憲議會議員,參與到憲法制定中來。另外……立憲議會當中還應該增加儒生代表,或者可以儒生三分之一。勳臣三分之一,商人三分之一。”
羅澤南也道“臣下也覺得該是如此。另外各省公局既然由納稅人選舉,那麼就不該只算商稅而不論田賦。繳納田賦超過一定數額者,也該有權參加公局。”
朱濟世一時間沒有說話,他知道左宗棠、羅澤南二人是在維護讀書人的利益,同時也在鞏固湘湖一黨在朝中的地位。大明的公局制度是藉著徵收商稅的名目建立起來的,實際上就是資本主義國家的議會。現在的作用只是攤派收取商稅和監督地方政府。不過就是這樣的權力,已經讓士大夫們的地位權力下降得厲害了。一個參劾之權,一個司法豁免權,就讓地方官在一幫商人議員面前矮了半截。
當然,儒生和商人並不是涇渭分明,許多儒生本身也經營商業,商人也讀四書五經。在江南,在廣東,雙方的關係可以說是水乳茭融。不過湖廣地區的商業不大繁榮,湘湖黨計程車紳多是耕讀傳家,沒有誰在經商的。因而湘湖黨的背後沒有金主撐腰,他們的基礎就是地主,維護地主階級的政治地位,就是維護湘湖黨的地位。
“公局雖然由商稅而來,但是無論商農,皆是大明子民,依據《欽定大明憲法》之原則,是該一體同仁,待憲法由立憲會議完成最後修訂,頒佈天下之後,就該研究商農稅收並軌,公局一體代表之事了。”
左宗棠點頭道“那商農稅收合併後,徵稅之員,該向誰負責?”
聽這話,對於商農一體,左宗棠顯然已經認可了。
朱濟世點了下頭,笑道“商農稅收合併後當成立統一的稅務司,該司向官府負責,不過必須由公局嚴格監督。公局有權彈劾不法稅官!”
彈劾之權同參劾之權完全是兩碼事,前者直接能讓地方上的稅務司長丟官,後者只能向內閣和朱大國王提出免除某官的建議,和御史言官差不多。
“如此……公局權力是否太大?主威是否會下移?”左宗棠眉頭微皺。
朱濟世只笑道“公局之權也該列入憲法,可以拿到立憲議會上去,由各省代表一體公論。”
王德虎插話道“王上,那立憲議會中的勳貴、士紳議員該有多少比例?”
朱濟世道“立憲議會現有議員50人,其中勳貴約有四成。可再增加110人,由孤王指定勳貴40人,由江蘇、浙江、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七省公局各推代表10人。一個月後齊聚應天府,共同議論《欽定大明憲法》的最終稿,5月底之前,就將《欽定大明憲法》頒佈天下。”
“王上,立憲議會中的儒生是不是少了些?”駱秉章低聲提醒道。
朱濟世道“不少了,勳臣當中儒生就有大半(讀過聖賢書的都算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