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好像是袁大頭的爺爺輩的什麼人。
“另外,還有一個情況,開封惠親王綿愉和僧格林沁已經引兵往西而去,似乎是想穿越太平天國的地盤西進甘陝。”
“什麼?僧格林沁個綿愉要西進甘陝!?”朱濟世一愣,心道“這是什麼狀況?難道滿清要鬧分裂了?僧格林沁這廝準備擁立惠親王綿愉去甘陝稱帝?”
“可能是林穆翁不讓他們走山東浮海北渡吧?”左宗棠接過話題道,“僧格林沁的兵都是馬隊,正是穆翁所缺少的,如果他們到了山東多半會被穆翁留下來打太平天國。”
第425章 歷史在迷霧中轉折
在朱濟世等人猜測滿清惠親王綿愉和僧格林沁所部西進原因的時候,穿著棉甲的八旗新軍在河南通往陝西的商洛官道上浩浩蕩蕩地前進著。三萬軍隊分成步騎兩個行軍洪流,埋頭前進。他們現在的處境在軍容上體現得非常明顯,穿得都是破舊的綿甲,還有些人在破爛棉甲之外裹著搶來的老百姓衣服,迎著西北風逶迤前進。八旗兵丁們的洋槍洋炮在滑縣會戰中差不多丟乾淨了,現在都扛著刀矛盾牌和鳥槍抬槍,隨軍的騾馬大車也顯得很少。黃河改道之後,開封左近的局勢就亂了起來,原本擁清計程車紳豪強,也紛紛轉變立場,開始據塢自守,開封的八旗兵很難再籌集到軍糧。這次全軍出動,只有十八天的糧食,還拖著二十三門開封城頭上弄來的古炮。開拔的賞號更是一文錢都沒有。大清自入關以來,大概就沒有這麼慘過!
但是從上到下,卻是空前的鬥志高昂,也顯得空前的團結,在他們所有人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替大清替他們自己闖出一條活路!東南北三面都走不通,唯有西面還有供他們迴旋的廣大空間!
更為難得的是,包括綿愉和僧格林沁在內的八旗新軍高層現在也和普通的八旗兵丁同甘共苦,沒有人坐著八抬大轎行軍,全部都牽著馬屁拄著柺棍在戈什哈的攙扶下艱難前進。從滑縣回來以後,馬匹已經變得稀有珍貴起來,除了傷兵誰都不許騎馬行軍。可即便如此,這些八旗大爺兵每日也能走上100裡地,再也沒有人叫苦叫累了,只有咬著牙朝前走。在這個幾乎無路可走的危急關頭,這支曾經被滿清朝廷寄予厚望的八旗新軍,終於爆發出了他們的全部潛力。歷史上“天兵無敵”的八旗勁旅,似乎又回來了。但是誰都知道,這種振作不過是迴光返照罷了。
晚上大軍休息的時候。大群大群的八旗兵丁就在靠近伏牛山的一個平坦的地方紮營。一堆堆的篝火燃了起來,站在高處望去。星星點點的一大片,數量倒還頗為可觀。綿愉、僧格林沁還有道光皇帝派來開封傳旨的瓜爾佳。長壽正立在一個高處,看著他們的三萬八旗勁旅等著吃晚飯。他們的部隊現在已經進入南陽府境內,很快就能走商洛古道入陝了。這裡已經太平天國的核心地盤,不過出人意料的是,這一路上居然沒有遇到像樣的阻截,好像闖入了無人之境似的。看來太平軍的精銳都往北京而去了……也不知道北京城現在還是不是大清的首善之區?
綿愉看著眼前計程車兵。嘆了口氣,有些忐忑地對僧格林沁和長壽說道“我丟下皇上不問,也不去盛京保六阿哥,而是引兵西進。在外人眼裡怕也是一號亂臣賊子了……”
僧格林沁默然無語,大清到今日,他可以說是頭號罪魁禍首!即使林則徐肯安排他的八旗兵渡海去遼東,到了盛京,恭親王肯定也饒不了他。他力主西進關中其實也有逃避罪責的打算。當然也有不看到盛京那個小朝廷的因素。只是這種話只能放在心裡面,所以僧格林沁也不搭話。
“王爺,您說什麼呢?您現在是替大清保住西北,保住一塊恢復的基地。”瓜爾佳。長壽接過話題說了起來,他也是贊成西進的。理由卻和僧格林沁不大一樣。“咱們大清在西北還是有力量的,光是西安將軍、伊犁將軍所轄的八旗兵就有好幾萬人,新疆、甘肅(青海)還有蒙古部落,都是可以倚為長城的。另外,西北還有h民,歷來同漢人不和,過去朝廷被那票漢臣矇蔽,一直是幫漢人的,將來……”
他的話沒有往下再說,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僧格林沁,h漢固然有矛盾,但h蒙甚至是滿蒙間的矛盾也不小。呃,這西北的蒙古人可不是科爾沁蒙古!前者是厄魯特蒙古(西蒙古),歷史上還形成過瓦剌和準噶爾兩大草原汗國,特別是後者在同滿清征戰百年後,被乾隆皇帝“全行剿滅,永絕根株”了(《清高祖實錄》和《平定準噶爾方略》中的記載。
而且乾隆皇帝對投降部眾也採取了“將伊等頭目先行送赴京師,所屬人眾亦隨即移至內地過巴里坤後,其應行剿